回到明末去当兵

第385章 打造特种尖兵 4000字更新(2/3)

岁的小顺治曾经被孝庄皇太后吓得呜呜直哭,以后不敢再靠近她的娘了,仿佛不认识了这个女人。

    小太监把他拉到旁边,小顺治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哭着要找善良可亲的苏沫儿姐姐。

    小太监告诉他,她的姐姐苏沫儿再也不会回来了,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小顺治擦了擦眼泪:“这么说她再也不能陪朕识字了?再也不能穿她做的衣服啦?为什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告诉朕!”

    小太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请皇上恕罪,太后这么说的,奴才并不知情……”

    小顺治没有怪这个小太监,但是,从这一天开始,也变得郁郁寡欢起来,一天到晚没有笑脸,好像总有想不完的心事解不开的疙瘩一样,跟得了抑郁症也差不多,书也不想读了,练武也没劲儿了,有时候夜里发意症,说梦话。

    孝庄皇太后也没心管皇上了,她跟多尔衮也想到一块去了,打不过大明只有像以前那样俯首称臣,做一个乖乖的顺民,但是折腾了这么多天总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究竟有多大?当然得大明说了算。

    正在这个时候,孝庄的娘家传来了喜讯。

    科尔沁部征服了漠北蒙古。其实这种征服是一种建在联姻上的政治联盟。

    科尔沁部最擅长的就是政治联姻,当然能够武力征服的时候,他不用这种办法,一旦武力征服不了,特别是双方旗鼓相当的时候,避免两败俱伤,就开始想办法结清的事了。这种政治上的联姻,能够让他们的实力壮大,哪怕是互为翁婿的人间乱伦也在所不惜。

    现在科尔沁部的落酋长也就是孝庄皇太后的生父,博尔济吉特·布和,将孝庄皇太后,同父异母的妹妹嫁给了漠北蒙古的汗王车臣汗的硕垒,漠北蒙古从此与科尔沁部结盟,彻底臣服大清,双方结束了敌对状态,变成了一家人。

    听说大清与大明交战正酣,出师不利连吃败仗,漠北蒙古不得不派出他的精兵来援助大清,科尔沁部也派出了以吴克善统领的几千骑兵,总共组成了精兵1万,包括车臣汗的几千名训练有素的骆驼兵。

    有吴克善作为旗长,浩浩荡荡开往京师。

    吴克善的全名叫博尔济吉特·吴克善,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她是孝庄皇太后的亲哥哥,因为孝庄皇太后的全名叫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消息传到大清京师,孝庄皇太后立马就来了精神,这才来找多尔衮,多尔衮一听也算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人大凡有了头发,谁给你装秃子呀!

    漠北蒙古实力雄厚,特别是他的王牌部队骆驼兵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多尔衮早就知道。他早都想征服漠北蒙古了,但是一直没有这个机会。现在没有想到科尔沁部帮助他把这件事做了。

    有漠北蒙古的加入大清的实力等于又翻了一番。

    退一步来说,如果还打不赢大明,他们还可以把都城迁回赫图阿拉,甚至黑龙江流域的野人女真统治的地带,有科尔沁部和漠北蒙古作为他们的后盾,即便是再过马上的游牧生活,也不至于亡国灭种,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也不至于坐在囚车里去大明的京师燕京打官司。

    因此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立马就有了精神,立即命人找来范文程和宁完我等等文武众臣商议对策。商议的结果就是尽量和大明朝拖延时间,能拖一天是一天。

    范文程又为大清赢得了三天时间,三天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对于骑在马背上的民族来说也不算短了,如果连续急行军能赶上千里的路程,因此在大清生活了几十年的范文程,经历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也算是四朝老臣了,他知道这三天的价值。

    马背上的民族行军跟汉人行军当然不同。

    因此非常满意地来见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

    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拿着范文程带回来的条款,一边看君臣一边哈哈大笑,越想觉得越开心前仰后合的,最后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多少年他们君臣没有这么高兴过了,好像都聚集在今天爆发出来了,笑神经被刺激了之后,一下子收不住了一样。

    最后孝庄皇太后笑的都岔气了,赶紧止住了笑声,“姓林的也真够狠的,就这些条款,岂止是亡我大清啊,这是要让我们大清万千臣民世代为大明当长工啊!”

    多尔衮用鼻子哼了一声:“姓林的简直是痴心妄想,就让他做他的春秋大梦去吧!”

    “三天时间够了,这三天明军不会进兵,三天以后援兵已到,里应外合一定能够打退明军,范爱卿大功一件!”

    范文程受宠若惊,赶紧跪倒,谦虚道:“奴才不敢邀功,只是尽了应尽之责,都是摄政王、皇上和太后洪福齐天。”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