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1620

第四十六章 文明典范(一)(3/4)

r>    葡萄牙还远离欧洲大陆霸权的争执热点与角逐中心,拥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一开始,华美就精心挑选了这个可以放心合作的扶持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远比野心勃勃的埃姆登更容易控制,更比自视世界第一的西班牙好打交道。

    欧洲三十年战争的残酷性,加上邻居西班牙和海外最大竞争对手荷兰如芒在背的威胁,让若昂四世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华美对葡萄牙战略安全与海外利益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对华美的依赖又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心甘情愿地和华美保持全方位的同盟关系。

    华美军队在1636年击败荷兰西印度公司,维护了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利益,对葡萄牙的偏袒已经彻底公开化,巴西和华美的贸易繁荣更加坚定了葡萄牙权贵们的抱大腿信念。

    在利益的怂恿下,葡萄牙许多的教会和修道院都取消了民间接济,城市和乡间的乞丐和流浪汉被扫荡一空,然后一船船地运往巴西。

    在巴西的巴伊亚、在伯南布哥、在圣萨尔瓦多、在等等等等,还有更多的华葡合资的农场种植园和矿场需要人力。葡萄牙在巴西殖民地的大规模开发,在还没有发现大金矿之前,就整整提前了半个世纪。

    葡萄牙本土普通民众的生活虽未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但也比其他欧洲国家好上太多了,至少里斯本的谷物价格已经是全欧洲最低。

    由于大量华美粮食和药物的输入,葡萄牙在过去二十年里的人口增加迅速,除去巴西等海外殖民地,本土人口早已经超过180万,并有望在十年内冲破200万大关。

    现在华美国内的几个路桥建筑公司里,欧洲外籍雇佣劳工加起来超过了5000人,其中葡萄牙外籍劳工就占了2000人,是所有欧洲国家中向华美输出雇佣劳力最多的国家。

    这些葡萄牙外籍劳工在纸面上属于劳务签证,身份自然远远高于如同奴隶的战俘劳役,但他们依然没有什么人身自由。除了能吃好喝好,合同期间绝大部分工资收入都直接由某家具有王室背景的葡萄牙商会接受。放在后世某个年代,他们有个专门的身份标签,叫包身工。

    从1636年到1645年,短短十年时间里,葡萄牙的国库收入就从每年不足300万美元增加到每年400多万美元。虽然看不到的更多收益都落入了王室和贵族们的私人腰包,但葡萄牙的经济实力在表面上还是几乎翻了一倍。

    在华美的国内报纸上,葡萄牙曾公开获得“黑暗的世界里极少数几个闪耀着文明光辉的美丽国度”的评价,对这种明显带有政治目的性的过分赞誉,驻曼城葡萄牙外交官们是洋洋自得,面对荷兰和西班牙这两家更是趾高气昂。

    好玩的是,虽然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葡萄牙身上也背着不少的华美债务,但无论是王室还是大贵族家庭,葡萄牙许多权贵很多年前就在华美曼城股市和期货市场投入了家族资金,玩得不亦乐乎。国家是富是穷,或者王室是否破产,都不是贵族们去操心的事,在华美国内活跃的外资中,来自葡萄牙的资金约莫100万美元,仅次于西班牙,也算是为华美的经济做贡献。

    无论是葡萄牙王室还是各家大贵族代理商会,现在都是收入稳稳,再过三年就能完全偿清掉所有的华美债务,被华美银行界评为最优质的海外客户。

    在这次随史文博访问葡萄牙的华美企业商务代表团里,一批华美银行业务代表都拼命向葡萄牙王室或几家大贵族垄断商会游说,期望他们能从华美银行办理贷款。

    每年12%利息的长期商业贷款,在华美国内显然属于非法高利贷,但在这个时代却是欧洲各国梦寐以求的超低利率待遇。葡萄牙人自然不嫌弃有人主动借钱来花,而华美银行家们则更是巴不得葡萄牙人能一次借贷个几十上百万美元。(为促进国内投资,华美国内商业贷款法定最高年利率为8%。)

    才不过半个月,葡萄牙国王若昂四世就以私人名义从华美青城商业银行借贷10万美元,用于创办葡萄牙皇家酿酒厂,而与杨雯雯私人关系很好的莫雷拉男爵家,则联合了其他几家中小贵族,从华美中远国际投资银行借贷40万美元,采购了6艘翻新的华美二手国标1000型蒸汽散货商船,专用于葡萄牙本土-北美-加勒比海的远洋三角贸易。

    对这种抱大腿被捆绑的感觉,葡萄牙人似乎并没有任何不适。就算印度洋贸易核心据点马斯喀特已经陷落的噩耗早已传回欧洲本土,但葡萄牙依然觉得自己曾经逝去的黄金年代又将重现。

    即使天主教和封建制王权依然是葡萄牙王国难以撼动的基石,但作为仅有的两个和华美贸易保持顺差的欧洲国家(另一个是爱尔兰),若昂四世及其在大西洋、印度洋和远东贸易中吃够甜头的葡萄牙大贵族们,还是在与华美的紧密交往中看清了自己的未来。为了得到更多的华美援助,从而选择了一部分符合自身利益的改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