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成本昂贵和无法挽救的错,它根本不能运转。
如果汽车加热器是摩托罗拉公司的一个灾祸的话,那么电机的研制与经营则就是一出喜剧了。当小型精品VT-71型视以上等货出现时,高尔文已胸有成竹了,他认识到在未来电机的竞争中,经销商唱主角的时代到来了,必须在一开始时做迅速的突破。他把管理人员召集到一块儿,宣称摩托罗拉要电视机生产的第一年,售出10万台。
出席会议的人几乎为高尔文的“口出狂言”而目瞪口呆了。
他们认为电视机厂绝对不可能达到一年10万台的生产能力。
最初,人们对VT-71型电视机的反应是既惊讶又勉强的赞。经销商中的大多数人被来自顾客的一次次热情的报告所动,就像推销人大吹大擂时所引起的激动一样,他们认识到这电视机将占领很大的市场份额。事实证明高尔文是如此正,仅仅几个月内,摩托罗拉在电视机的生产企业中,跃居第四。
高尔文与众不同的才能表现在他有惊人的洞察全局的能,由于这种能力,使他赢得了市场,抓住了机遇。
□当机立断李文正鼓起事业风帆
在经济活动中,优柔寡断,必将丧失商机,当机立断,就能创历史巨篇。
曾几何时,李文正仅凭手中的2000美元,开始了艰难的业,他在印尼是仅次于林绍良的华裔金融巨子,被人们誉为“印尼钱王”。1983年,他被著名的《亚洲金融》杂志评选为当年“最杰出的银行家”。他创办的力宝集团是印尼最大的金融机构一,该集团的资产总值达30亿美元。私人资产至少也达到12亿美元。从2000美元到十几亿美元,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1929年,李文正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的玛琅镇,祖籍中国福建的莆田,中学时期,他担任东爪哇华侨学校学生会主,因组织学生参加反抗荷兰殖民者的斗争,并帮助开展宣传及送药物,被荷兰殖民地政府逮捕入狱。1947年被驱逐出境后,他返回故乡,考入南京的中央大学哲学系。1949年来到香港。50年代初,随着印尼政府渐趋稳定又重返印度尼西亚定居雅加。
他历经沧桑磨难,却有一个信念始终坚定如一,那就是想当行家。李文正成家后,离开了父亲到岳父家开设的百货店中作。随后他又找到了一份船务代理的工作,干了几年业绩平,但为个人积蓄了2000美元。
2000美元对于当时的印尼人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李文有钱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知怎的,他那2000美元积蓄被人误传成了20万美元。这个误传,在无形中提供给李文正现童年梦想的机会。
1960年,因营运不佳而濒临倒闭的基麦克默朗银行的经理拉马·沙里,受到误传的影响,请求李文正投资20万美元,拯这家银行。李文正腰包里只有2000美元,但他当机立断,大胆接受挑战,答应筹措这笔资金。李文正抓住了这个机遇,抓住事业成功与发展的脉搏。
到哪里筹集20万美元的巨款呢?李文正想到了与他交往密的福建同乡们。这些同乡在雅加达自行车制造与修理业中,占据垄断地位。李文正利用这层关系,及时筹集到了这笔资金。
这使他不仅可以优先认购这家银行20%股权,而且还在该行任。从此,他踏入了朝思暮想的金融殿堂。
然而,他甚至连资产负债表的左边一栏与右边一栏有什么同也分不清。但他不懂就问,虚心请教。不久他便令人信服地入基麦克默朗银行的董事会,随后又坐上第一把坐椅。
他凭借自己的直觉以及做小买卖的经验断定,要使基麦克朗银行起死回生,必须打入其它银行还没有想到的市场。他中了雅加达庞大的自行车业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他以投资人身份进入自行车业,争取到了大量客户。
“在我看来,银行业不是一种买卖货币的事业,而是买卖信。由某人某处获得信用之后,再授予其他人。”在雅加达一家人餐厅,他在基麦克默朗银行第一次投资者会上,用自己的语给银行的定义作了确切的解释。说到做到,他从不拖延,哪怕借债也要给客户如期兑现,从而渐渐建立起基麦克默朗银行信誉,影响也越来越大。“栽培客户,就是壮大自己。”这是经银行的信条,也是他事业成功的秘诀。经过3年的奋斗,这家行终于扭亏为盈,并获得巨额利润,走上了兴隆之路。
首战告捷,李文正令银行圈内人士刮目相看。
1963年至1971年,他先后将岌岌可危的印尼宇宙银行和荣银行救活,然后以这两家银行为基础,与亲友合资购并了工银行、泗水银行,组合成泛印度尼西亚银行。李文正拥有30%
的股份,并担任执行总裁。经过4年的努力,这家银行发展成印最大的民营银行,资金达376亿印尼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