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外篇将军采访记和外篇(4/4)

br>
    击毁跑道上飞机二十一架(其中十六架和梁子曰共享)。他所驾驶的hs129强击机战后被中国空军博物馆永久保存。

    该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是李华梅将军的座机,著名的蓝色13。在此说明一下,当时李华梅将军驾驶的编号为13的he51f型战机其实共有两架。

    由于空战密度大,一架用于空战一架停在地面备用。一二五空战和二五月空战,李华梅将军经常是返航后就直接跳上另一架飞机再次上天。

    这两架he51f型都存活到了战后,一架被北京空军博物馆收藏,另一架就停在上海空战纪念馆的大厅内。

    外篇:燃油和抗战1934年后,当红色空军成立时,*上层就极重视燃油供应的问题。

    夺得武汉三镇,取得安源煤矿后,就开始策划建立自己的煤化油工厂和战略燃油贮备基地。

    1934年九江战役结束后,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工建设中,煤化油工厂更是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在德国,煤化油同样也是汉娜极重视的项目。早在穿越之后的1930年起,汉娜就拿出一笔资金用于这方面的技术投入。

    小胡子上台后不久,德国自己就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技术,加德国自己自己的研究,煤化油技术已经成熟。

    不过1933年时,全世界的油价都处于极低的水平,此刻还有很长的时间,暂时还不需要建设这种成本高昂的煤化油工厂(二战时煤化(汽)油的成本是炼化石油成本的四倍),所以这项技术在1934年后就拿到武汉这里

    “试用”了。九江战役结束后,大量机器设备通过长江航道不断被运进湖北省,在德国技术人员的指点下,当地加班加点建设,到1935年六月时,工厂已基本成建成。

    又经过两个月的调试,八月后开始生出第一批煤液化的航空汽油。到1936年一月时,位于安源煤矿附近的煤化油工厂,每月已能生产超过两千吨的煤化油。

    产量虽然不高,但已勉强维持前线防空军的使用。为了充分利用煤化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废气,还在边上建立了配套的工业酒精厂。

    酒精是一种优秀的抗爆剂,沪航大空战时,前线空军使用的航空燃油,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这种酒精和液化石油的混和燃油。

    虽然这种混和燃料对飞机的航程有所减少,但对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却有益处。

    而对于本土防空作战的飞机来说,混和工业酒精的燃油造成的航程减少问题不大。

    (未完待续)ps:上一章感觉是走大纲流,很多细节都交待得不清楚,想了想,还是用这种人物采访的外篇来写完这一段。

    这样是用最少的字数写出最多剧情的写法,大家看了也省钱。此外要说某个举报的读者,前面写李华梅狙击的那篇,其实也是这样的。

    你举报了,嗯,你看看我后来怎么改的,也就是去掉标题,一字未动,然后硬塞去了。

    然后某人就没有意见然后,你满意了?

    【姻缘阅读:m.c6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