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1984

第159章 男儿到死心如铁【求订阅】(2/8)

生意,也关注过相关的业界动态。

    东洋人生产CCA的原材料,全部是从我国采购过去的,他们只进行加工,再卖到我国来,价格却翻了千倍万倍!

    华人是世界上是最聪明的人,也是人才最多的国家。

    只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人去研究和突破这个CCA的技术。

    人们固有的思维就是,既然有得买,那就不用自己费心费力的去创造。

    就算贵一点,自己也有得赚不是?还省心省力呢!

    而且在八、九十年代,我国的人才,都聚集在机关和国企。

    机关和国企里的人才们,并不在乎、也不关心这一瓶小小的CCA,因为跟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交集。

    而民间的耗材商人们,都是小打小闹,或者眼界、格局有限,压根就不可能想到要自行研发CCA。

    所以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下海的高知分子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才开始关注到并重视CCA的研发工作。

    而这个时期,东洋人的CCA价格,更是疯涨到了2000块钱每公斤,每吨的价格要200万人民币!

    东洋人的贪婪,逼迫国人要自强!

    国内有团队开始进行CCA的国产化研究。

    有了华人的参与,不出所料,这项卡脖子的技术,很快就被我们国内攻克!

    李云海现在想提前十年攻克这个难题!

    他以为,既然原材料都来自我国,既然东洋人能生产出来,既然十年后我国的科研人员可以研制出来,那么,现在肯定也可以!

    这个想法一旦在李云海脑海里生根发芽,他就难以抑制的想要完成这项使命。

    是老天让李云海回到了1984年。

    老天还让他带回了前世的许多想法和技术。

    那么,他就是天选之人!

    李云海必须、也能够完成这项历史使命。

    现在离耗材厂开业还有几个月时间。

    李云海想趁这个机会,找到省里的科研单位进行合作,研制开发CCA!

    他把这个想法和林小凤说了。

    林小凤的思维,和其他人一样,都觉得一没必要,二来只怕很难研究出来。

    “CCA虽然贵,但市面上能买到,就连米国人都买东洋人的CCA在用。我们何必再自行研制呢?万一投入大量的资金,却失败了,怎么办?”

    李云海昂然的说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敢投资,每个人都不愿意研发,那CCA永远都将成为东洋人卡我们脖子的技术。我们每卖一吨碳粉,其中一半的钱,是帮东洋人赚的。”

    他微一沉吟,又说道:“姑姑,如果你不愿意参与到这项投资中来,我可以一个人投资,我个人出资,找人研制CCA。”

    林小凤毕竟是出过国的人,虽然她是女人,眼界格局没有李云海开阔,但她三思过后,还是决定支持李云海。

    “李云海,你年纪轻轻,却有这样伟大的志向,我很敬佩伱,我也愿意和你并肩作战。我们既然选择一起创业,那就必须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一个女人,有什么亏不起的?顶多就是亏上两百万嘛!”

    这话番,说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给了李云海极大的鼓舞。

    李云海得到了合伙人的支持,便开始行动。

    他联系了省内最有名的几所大学。

    本省是全国教育大省,在80年代拥有四所重点大学。

    西江大学、国防科大、矿冶学院、莲城大学。

    矿冶学院也就是后来的中南工大。50年代,由国内6所著名院校的矿冶类学科组建而成,设置了地质、采矿、选矿、有色金属冶金4个系。

    李云海实现我国碳粉材料国产化的决心,成功的打动和说服了这些学校的领导。

    四个重点大学,组建了一个50人的科研组,全部由教授、博士、硕士组成。

    李云海又请来了省化工研究院、西州高分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

    最后,李云海集结了一支80人的高端科研队伍。

    这80个科研人员,每个人的科研补贴高达200元每个月,全部由李云海承担,每个月的补贴就达到1.6万块钱。

    除此之外,李云海做出承诺,只要科研团队攻克了CCA的难关,给整个团队100万的奖金,由团队成员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研究所需的设备、材料,全部由李云海投资。

    粗略一算,李云海在这个项目上的总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