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更好的管理。
田丰提议道:
“马腾资历老,跟他搭档的武将要能压住他,诸位觉得谁可担任晋州都尉一职?”
这个人选不用问,自然是驻守井陉关的高顺。
资历再老的人,碰到高顺这种一根筋,也不能为所欲为,再加上上党太守荀攸谋略过人,肯定不会出现内讧。
蔡邕觉得雁门太守也可以换一换了:
“让郭缊来朝中任职,接触一下咱们的新知识,另从朝中择一人为雁门太守,诸位觉得如何?”
这几次大战,郭缊都有功劳,现在是时候来长安进修一段时间了。
贾诩拿着教鞭,继续做起了部署:
“雁门郡南半部划分到晋州,北半部和定襄合成一个新的雁门郡,郡守嘛,就让仲德先生兼任便可,他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就让他在那里驻守下去吧。”
匈奴中郎将驻守雁门郡,不仅能够更好的扫平草原,同时也能向东施压,逐渐蚕食幽州地界。
这么一划分,整个晋州区域就明朗了,黄河以东的西河郡,加上太原郡、上党郡、一部分雁门郡,共同组成晋州。
而黄河以西的地区,则并入上郡,以后上郡将成为大汉屯兵练兵的军事基地,全方位拱卫石油基地的安全。
至于西河郡以北的地区,全部划给并州,丰富他们屯田和种植的面积。
讨论完这些,大家便各自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大朝会上,已经获得消息的马日磾,亲自宣布了吕布灭掉鲜卑一个部落的好消息:
“几个月前,鲜卑皇族以汉狗二字羞辱我朝骠骑将军,如今我方忍辱负重,总算收回了一点小小的利息,等他日兵强马壮时,必让整个鲜卑部族为当日的轻狂付出代价!”
单听马日磾的叙述,好像朝廷吃了大亏似的,但事实上那位皇族骂过汉狗不到五分钟,就一命呜呼,坐骑还被送到水浒说岳世界,成了老关的赤兔二号。
佩刀更是被李裕收进了保险库中。
现在去进攻,也跟忍辱负重没什么关系,纯粹是找到了这个部落,然后骑兵闪电攻击,一波带走。
原本的爽文模式,从马日磾口中说出来,仿佛成了一个苦大仇深的复仇故事。
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同时也能让朝中所有对鲜卑有怜悯之心的人闭上嘴巴。
别扯什么“国虽大好战必亡了”,咱是吃亏的一方,而且到现在还没真正复仇呢。
果然,在马日磾的带领下,一群老臣纷纷请命,要手提三尺青锋,斩下鲜卑异族的脑袋,扬我大汉国威。
就连年近八十走路都打飘的崔州平之父崔烈,也要求出战,被婉拒后非要献出一千斛粮食,支援并州将士。
大家都是人精,今天之所以开大朝会,肯定不是让大家喊口号的,所以崔烈带头捐了一千斛粮食,算是给朝臣们打了个样。
他话音刚落,别的朝臣也是捐款捐物,希望大汉天军早日荡平鲜卑各部,收服被异族占领的故土。
正说着,诸葛玄出列,请求担任云中郡太守。
他本是冯翊郡太守,来长安述职,顺便看了一下诸葛瑾的信,这会儿一激动,准备投身边关,帮大汉拱卫北大门。
放弃条件优渥的冯翊郡,而选择云中郡,这差距是很大的,但君子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不能处处算计得失。
刘协对诸葛玄主动要求去边关的行为很是满意:
“他日收复琅琊,安排汝之先祖为城隍,享世代香火供奉!”
主动请缨去边关,这种精神值得肯定,但没有军功不能封侯,持节的话也整得好像去监督张辽程昱一样,所以干脆封个神位。
对诸葛氏来说,神位这种东西并不陌生,毕竟诸葛亮死后可是天枢星,在天庭任职的那种。
诸葛玄担任云中郡之后,冯翊郡太守之位便腾了出来。
不少朝臣都盯着这个位置,偏偏不管刘协还是贾诩,都没有做进一步的安排,荀彧和尚书省的一把手蔡邕也只字未提。
很明显,这个位置,另有人选。
大家又在朝堂上讨论了别的事情,比如水利建设、桥梁搭建、开春后的垦荒种植等等,刘协还嘱咐大家留意冬小麦的返青问题,如果出现什么意外,务必及时上报。
虽然刘协不是农业专家,但他可以去现实世界向王胜利等人请教啊,或者干脆朝天大喊一声奶奶帮我,问题自然也能迎刃而解。
快结束时,太尉杨彪提出,骑都尉一职闲置,依律应该安排新的将军履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