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三百零四章 飞行器悬浮测试,合并项目,徐保功:肯定要两年吧!(2/3)

明整体上已经没有问题了。

    现在的主要还是后台功率输送以及自动化控制。

    这些软问题就没有不可跨越的技术难关了。

    在实验全部结束以后,段清柏也和王浩谈起了设计问题,“我们对于反重力飞行器的设计有好几个方案。”

    “其中有一个方案,是在推进器的下方,安装一个大型的扇叶,等装置正式升空,就可以利用扇叶的旋转来带动装置,几个电力推进器只是保证平衡。”

    “另外,还有个设计方案,是在……”

    段清柏连续介绍了起来。

    王浩听着也非常的感兴趣,他建议道,“你们没有考虑过超导电机吗?如果是用超导电机制造的推进器,功率肯定会更高。”

    段清柏摇了摇头道,“超导电机一直在研发,但是目前还不稳定,现在我们主要就是完善平衡性系统,目前电机的功率已经够了。”

    这是事实。

    现阶段就只是让反重力装置升空。

    等技术真正成熟以后,需求肯定就会变得不一样了,比如说,需要制造大型的反重力运载飞行器,就需要更高的推动力,才会考虑更换更高功率的电力推进器。

    目前谈这些还是太远了。

    王浩想了想,说道,“当前要解决最大的问题还是电力啊。”

    “确实。”

    段清柏苦笑道,“电力问题不解决,飞行器根本不可能运作,我们有想过利用锂电池,只不过电力还是太差了。”

    “那种最高效的电池组,也只能勉强带动起来……”

    王浩笑道,“锂电池肯定不行,必须是超导电池,正好,我们也正在研究SMES电池,我觉得可以一起合并研究。”

    “合并研究?”

    段清柏惊讶的张大了嘴,“你们的SMES电池,不还在论证设计阶段吗?”

    王浩摇头说道,“我们已经有了新型储能线圈技术,电子控制也有了很大进展,现在差的就是封装,你明白吗?”

    “换句话说,电池整体设计已经完成了,也没有了技术难关,差的只是最后一步。”

    “不是吧?”段清柏终于反应过来,“等于说伱们的设计论证才刚刚完成,也只是攻克了一些技术难关……”

    “下一步不应该是测试完善吗?”

    这才是正常的研究过程。

    就像是研究一台发动机,首先做的是对发动机进行设计,过程中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下一步就是制造出样品。

    等制造出了发动机的样品以后,正常来说研究才完成了三分之一,样品制造出来以后肯定会有各种问题,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对发动机进行完善。

    现在的SMES电池也是类似的,电池设计完成、各项技术难题都解决了,但难题解决也只是理论上的,下一步就是制造出样品,然后不断进行测试完善。

    王浩拍着段清柏的肩膀道,“不用担心,我对于储能线圈以及电子控制系统都非常有信心。”

    “之前我还想着要继续去完善,但现在看了你们的进度,我觉得可以合并在一起。”

    “如果我们一起研究,就能直接跳过封装设计阶段,整个电池各个部分嵌入到反重力飞行器中,接下来就可以以电池为能源。”

    “段工,你忘了吗?”

    王浩说着笑道,“我们的电池研究,主要就是为了支持反重力飞行器啊!”

    “……也对。”

    段清柏听着扯了扯嘴角,沉默了好半天,明显有些不能接受,但最后还是点头了。

    原因很简单,眼前说话的是王浩。

    王浩不参与反重力飞行器整体设计工作,但他挂着个实验组总负责人的头衔。

    反重力飞行器实验组,使用的反重力技术就来自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那才是真正的核心技术。

    段清柏是技术组负责人,也只是项目副总工程师。

    王浩才是最直接的负责人,只不过他主要负责的项目,是SMES电池的研究而已。

    其实也不只是职位的问题,王浩个人影响力也非常大,他开口说要合并项目,即便段清柏对所谓‘SMES电池’没有信心,也肯定会点头认可。

    好消息是……

    如果项目真正合并在一起,王浩肯定就会参与到反重力飞行器的工作中。

    到时候,碰到什么问题,再一起商议解决就好了。

    ……

    航天工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