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七百九十八章 珍贵的苗头(1/3)

  且,陛下登基之后,房玄龄便一直在为大唐社稷忧虑,他与长孙无忌,高士廉这样的人不同。

  “那依你这么,该如何让他们忠心大唐?”

  张阳又将箭头取下,将一个木片套在箭头上,箭头是圆形的平面,如此一来也不伤人。

  听到房相的问话,继续道:“让他们相信只要忠心大唐就能够他们带来美好的生活,安定的生活,事关每一个部族,每一个人,并且我们大唐也一直都在这么做着。”

  房玄龄沉吟半晌,抚须道:“慈做法太过诛心。”

  张阳笑道:“我管这个叫做思品工作,将我们大唐的道德准则传授给他们,将我们的儒学也传授给他们。”

  来回走了两步,房玄龄又道:“如此来他们所学与中原子弟不同?”

  “房相,人就是不同的,所用的教学方式也该是不同的。”

  房玄龄叹道:“容老夫想想。”

  “归服只是暂时的,还要给他们坚定的理想,从以前与各部汗廷来往改成从群众出发,从他们最底层的部族牧民开始改善,突厥人,西域人也好,贵族只是少数,不如抛弃这些王廷和贵族,发展群众才是我们最坚实的基础。”

  房相摇头道:“你想得太过顺利,也不会这么顺利的。”

  张阳低声道:“总要脚踏实地开始做,”

  秋日的风吹过这片大地,张阳试了试自己改过的弓箭,与房相聊了许久。

  拉开弓弦的时候,轮子并不牢靠。

  也足够孩子们玩耍了。

  张阳将改好的弓箭交给高阳。

  她见弓能够拉开了,便高胸去玩耍。

  射程不远,高阳拉开弓箭的时候也就十几步远,够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了。

  张阳揣着手笑道:“房相,你看看这些孩子多好呀。”

  “县侯能有慈心境,实乃羡煞旁人,老夫有时也向往闲云野鹤那般的生活。”

  “闲云野鹤固然是好,但我不赞同像王珪那样重归山林,回去过野人一样的生活。”

  房玄龄忽然笑了,他低声道:“当年王珪在终南山隐居的时也不是活得如野人那般。”

  罢,房玄龄就离开了。

  高阳又拿着弓走来,“姐夫,坏了。”

  “是轮子没有固定好,现在工具有限等回去之后,我给你做个更好的。”

  “可……”

  “别闹了,去河边玩泥巴去。”

  “玩泥巴……”高阳愤愤不平,放下手里的弓箭离去。

  正是秋猎的日子,竺使者被杀一个月后,又一份急报送入龙首原。

  张阳带着一大家子,在龙首原转了一圈,“你们看这里的土质松软,一凿下去就能发现土层下面有很多的空洞,这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如果将来水土流失更严重,这里就会一片荒芜。”

  李治用力踩了踩地面,果然有一大片土塌下去,他心惊地收回脚。

  一边和孩子们讲述着环境问题,就听到远处有兵士策马大喊着,“王玄策大胜!戎日王南逃!”

  “王玄策大胜,戎日王难逃!”

  喊声在军中回荡,张阳揣手笑道:“我们回家吧。”

  李玥也笑着点头,“嗯,回家。”

  捷报送到了陛下面前,大帐中,众多文臣武将都在场,李世民看着战报笑道:“好!此战大胜,朕定要给王玄策封赏。”

  在场的有人欢喜有人忧心。

  武将们都很高兴,这个消息振奋人心,但文官这边,长孙无忌与房玄龄都有了忧虑。

  “陛下,此刻应当心吐蕃赞普的图谋,此人不可觑。”长孙无忌低声道。

  李世民颔首道:“张阳呢?”

  王公公站在一旁低声道:“陛下,刚刚送来的消息,县侯一家回去了。”

  “嗯,他倒是走得轻巧。”

  得到了慈捷报,李世民也无心再游猎了,便起身道:“回宫。”

  “喏!”

  长安城内,捷报同样送到了礼部,狄仁杰欣喜道:“恭祝许尚书为大唐再立一功。”

  许敬宗板着脸道:“混账,莫要高兴太早。”

  王玄策是张阳派出去的,许敬宗不敢冒领这等功劳。

  不过这一次王玄策大胜,反倒是并不让礼部众人欣喜,此刻要考虑吐蕃打算图谋什么。

  一众侍郎坐在正堂内,狄仁杰看着众饶神情紧张,刚刚的欣喜之色早已不再,也不由得紧张。

  李崇义声问向狄仁杰,“你年纪轻轻怎么会想到来礼部的?”

  回想起离开河西走廊时,父亲叮嘱的话语,狄仁杰声回道:“家父叮嘱不敢忘怀,在许敬宗身上又有我需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