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后记三十一·新闻学的魅力(1/3)

  在无数学者眼里,那台天平的魅力,超出大长公主一百倍。

  他们根本不关心公主在干啥,有人转身回去继续摆弄天平,有人围着谢衍询问是否有图纸,还有人彼此讨论着接下来做什么实验。

  大长公主完全被晾在那里。

  她也不觉得受到冷落,干脆走到听众席坐下,让侍女重新给她梳发挽髻,把那些摘下来的首饰重新戴好。

  除了梳头的侍女在认真做事,其余侍女全都在偷看谢衍。她们目睹了刚才的大场面,虽然不清楚谢衍具体有多牛逼,但不妨碍她们欣赏小谢学士的英俊潇洒。

  其中一个叫青鸾的侍女,是大长公主的绝对心腹,曾跟大长公主一起被抓去雍王府软禁。

  她俯身凑到大长公主耳边:“殿下,你真把头发送给他了啊?”

  大长公主的脸颊发热,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是他自己拿去的。这个小家伙啥也不懂,脑子里缺了一根弦,做出什么事来都很正常。”

  青鸾捂嘴偷笑。

  大长公主正在被人服侍着梳头,脑袋不方便转动,于是斜乜青鸾一眼,警告这位侍女放正经点。

  青鸾立即昂首挺胸,换上一副严肃表情,嘴角却不自觉的翘起。

  门外那些太学生跟大佬们插不上话,干脆跑去呼朋唤友。

  隔壁几个厅也在做学术报告,门窗之外趴着不少学生旁听。正听得全神贯注的时候,忽然旁边就传来议论声。

  “快过去看,谢学士那边出大事了!”

  “他验证分子说了?”

  “没有当场验证,但也差不多。他造出一台天平,精确到毫后面三位数。”

  “那不就是0.001毫?”

  “何止呢!我听说他还用大长公主的头发来称重,称出来一缕秀发为0.615毫!”

  “假的吧?”

  “不会有假。老会长当众给他作揖致谢,还有好多翡翠学士、玫瑰学士和芙蓉学士也给他作揖行礼。我当时都看傻了!”

  “你没有胡说八道?”

  “这种事情我敢瞎编吗?”

  “走走走,快去看看。”

  “……”

  从附近赶来看热闹的太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又不敢过去打扰,只能隔着一两丈距离窃窃私语,顺便偷听大佬们在讨论什么。

  就连一些文科生都跑来了,他们此前在听一场史学报告会。

  有个文科生非常纳闷儿:“一台天平而已,值得这么轰动吗?”

  当即就有理科生给他科普:“你知道天文望远镜吧?”

  文科生点头:“知道啊,我还用天文望远镜看过月亮。”

  “谢学士这台天平,就跟当初的望远镜一样重要。没有天文望远镜,就无法更直观的观测天体。又像搞医学的,没有显微镜观测菌虫。今后深入研究物理化学的,很多都要借助这台仪器。”

  “谢学士看起来很年轻啊。”

  “听说刚满十七岁。”

  “端的风流潇洒!这个月我们有一场文会,定要邀请谢学士参加。”

  “别做白日梦了。人家不知道会接受多少邀请,哪有闲工夫参加你们的文会?谢学士是理科的!”

  又一个文科太学生问:“刚才听谁说什么大长公主的青丝?”

  “就是天平拿出来,谢学士找不到合适的称量物,大长公主抽钗解髻,剪下一缕秀发给谢学士称量。那缕秀发,重0.615毫。”

  “青丝称毫,这般风雅,真乃学界一场佳话!就仿佛谢学士提笔欲就名篇,大长公主亲自为其研墨铺纸。”

  “哈哈,还是你们文科生会讲话。”

  皇家学会有一位总会长、三位副总会长,下面又有许多分会长、副分会长。

  在老会长平时不管事儿的情况下,真正总揽学会事务的副总会长叫吕概。他此刻没有参加任何一场报告会,而是在太学校长办公室里聊天。

  北宋之时,太学校长没有正式官名,一般是派遣某位朝官去兼管,称作“管勾太学公事”。其副手为“同管勾太学公事”,临时暂代的为“权管勾太学公事”。

  现在的大明有专职校长,官名为“某某太学知事”,其副手为“某某太学同知”。

  洛阳太学知事叫彭涣之,他正在跟皇家学会副总会长吕概聊天,商量让外地进京的学者给洛阳太学生多搞几场讲座。

  “砰砰砰!”

  敲门声响起,而且声音有点急促。

  “进来。”彭涣之喊道。

  专管学校规章制度的太学正走进来:“出大事了!谢衍学士拿出一台天平,精度可达毫以后的三位数。老会长和诸多学士,当场向谢学士作揖致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