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布景师。”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
他说着,直接起身朝门口走去。
一个侍者端着扣着玻璃罩的托盘正在门口。
他的咖啡来了。
而端着咖啡回到阳台时,刘一菲却不见了。
过了大概五六秒钟,她同样端着一杯咖啡坐在了阳台前。
“尝尝,很不错的。”
“嗯。”
许鑫半信半疑,端着这一小杯浓缩先闻了闻。
得承认,咖啡这东西确实香。
比茶要香的多。
最主要的是那种……类似奶油一般的油脂香气,很勾人。
但这玩意不解渴。
还苦。
可有的时候喝东西也讲究个应情应景。
一口饮尽,咖啡的香气瞬间从口腔开始爆发。
而他本身的位置就能俯瞰这七丘之城。
此刻阳光正好,微风清凉。
口中的咖啡馥郁芬芳之下,这座罗马古城尽收眼底。加上哈斯勒酒店两侧的建筑间隔,犹如画框,把罗马古城的美景,就这么固定在他面前的“4:3”的画框内。
许鑫眯着眼,看向远方,只觉得眼前这风景算是绝了。
忽然脑子里灵光一闪……
把这番美景映入眼帘后,他赶紧拿出了IPAD,打开了百度开始搜索:
《最后的晚餐》
找到了这幅绝世名画的图片后,终于……
他豁然开朗。
他终于知道,自己在这个故事里,该怎么区分所有演员的群像镜头了。
画。
或者说……
用油画的方式来处理摄影机拍摄的画面。
尽可能用多的定格镜头,摒弃掉之前他很擅长的以小浮动摆动、抖动、横移等等技法,来烘托氛围的方式。
用固定镜头,让演员们也多为固定姿势。
以形,传神!
不在去刻意的通过布景氛围的营造,来表达每个人的心理活动。
多采用固定的方法,让演员维持某种姿势,来表达角色的内心!
想到这,之前看过的油画集里,印象颇为深刻的色彩瞬间映入脑海,最后看着达芬奇的这幅《最后的晚餐》,它的色彩、观看人的角度,以及剧本里几个角色应该有的形象,此时此刻就这么在许鑫的脑海里被糅杂在一起!
灵感的迸发引出的爆炸为他源源不断的提供了动力。
让他二话不说拿起了笔!
“沙沙沙……”
刘一菲自然留意到了他的动作。
原本还想说些什么的嘴唇微动,最后化作了沉默。
她一声不吭,就这么看着许鑫一会儿看IPAD,一会儿看远方,一会儿再低头……
他,到处再看。
唯独压根没瞧自己一眼。
忽然,她露出了一丝笑容。
似苦笑。
似怅然。
最后……
所有的心绪,都化作了手里的这一杯咖啡。
一口饮尽。
她喷薄出了一道释然的鼻息。
果然啊。
咖啡是苦的。
但也正是因为这份苦,才显得它的香气格外与众不同。
“呼……”
她忽然想到了一个典故。
你看风景,而别人在看你。
可惜,自己不会摄影技术。否则这会儿要是有台相机……想来,他那专注的模样应该是极美的吧?
哑然失笑,摇了摇头。
咖啡已尽。
该睡觉了。
于是,人去桌空,只留下了咖啡的香味,飘在了风中。
……
刘一菲什么时候走的,许鑫没发现。
他只是有些遗憾。
因为他画出了《电话铃声》项目立项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一张分镜头画稿。
第一时间却无人分享。
“啧。”
他无奈摇摇头,审视着自己的画稿。
俗话说一法通,万法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