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第213章 《抬棺西征》卷终(八千字章)(6/6)

风语。万一你会试拔贡.朝廷官员的嘴,碎得跟市井泼妇一般。得避嫌啊。”

    会试一向是礼部负责的。右侍郎程敏政当主考,是次辅李东阳举荐的。

    常风道:“我疏忽了。多谢马老部堂提点。”

    说完,常风抬头看了一眼程敏政的背影。

    常风不知道,去年秋天他在盐池负责军粮事务时,京城里发生了一件小事。

    应天乡试主考梁储阅卷完毕后,将解元唐寅视为天人。

    当学官的,见到当世英才的文章自然爱不释手。

    梁储一时兴奋,将唐寅的卷子誊抄了一遍。派人进京送给了好友程敏政,奇闻共赏析。

    程敏政看了唐寅的文章,亦将唐寅视作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这小伙子行!好文章啊!

    程敏政此时下朝,并不打算去礼部衙门。而是准备回府,让仆人给唐寅传话,让唐寅去他府上拜见。

    他想见见唐寅这位名冠江南的大才子。最好能顺手收成约定门生。

    约定门生,是大明的科举习惯之一,约定俗成。

    大明的文官最喜欢当考官。搞政治嘛,需要人脉。所谓人脉无非“门生故旧”四个字。

    譬如会试,考官给哪个学子的卷子拔了贡。他就是哪个学子的“座师”。

    以后学生当了官,就要跟座师一条心。同患难、共进退。

    后世的运输大队长,就爱搞老师、学生这一套。用师生关系维护政治利益集团。

    约定门生,则是门生中的特例。

    打个比方。唐寅名气很大,文章冠绝天下。程老头一看,嘿,这年轻人行啊!我得提前下手,把他搞到我的人脉圈子里来。

    在考试之前,程老头会找到唐寅:小唐啊,你文章蛮好。不过考试这玩意儿,不光看实力,还看运气。

    文章好,运气差,名落孙山的人有的是。

    不信你看隔壁学士王华家的公子王守仁。他在京城也算小有名气,但考了两科都没中。

    不过你放心。遇到我这个伯乐,你的运气就来啦!我是这届主考官。我包你能中!

    按照剧本,接下来唐寅会跪地磕头,感激涕零:多谢程大人抬爱。今后您就是我的老师。师徒如父子。今后您就是我干爹!不,亲爹!比亲爹还要亲!

    等会试放榜,殿试连登。唐寅做了官儿,就要唯老师程敏政马首是瞻。当老师最忠诚的门下走狗。

    程敏政要是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家的闺女未出阁,还会做媒介绍给唐寅。大家亲上加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文官们的一个个大、小利益集团,大、小圈子,就是这么形成的。

    一句话,搞利益集团要从约定门生抓起。

    不过,大明最近十多年,无一名会试考官敢收常风当约定门生。

    常风以前是锦衣卫的大掌柜,如今虽权力不如前,也算二掌柜。人家根本不吃你们官场老油子的这一套。用不着巴结你们。

    再说了,万一主考官巴巴跑去跟常风约什么定。常风转头跟大老板弘治帝告状:这一届的主考官徇私舞弊。

    那主考官会吃不了兜着走。

    弘治十二年会试考生常风散朝后回了家,继续备考。

    主考程敏政则回了府。等待江南才子唐寅上门。

    一场弘治朝的科举舞弊大案,即将上演。

    (《抬棺西征》终,明日开启新卷《唐寅案》)

    (本章完)

    【姻缘阅读:m.c6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