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第215章 本科会元,必是我唐寅!(六千五章)(4/5)

五种标记的多寡,确定名次。

    程敏政洋洋自得。这回他出的那道刁钻古怪的经义题,果然起到了甄选绝顶大才的作用。

    只有两名考生,在这道题上得了九个满圈。

    这两名考生,也是其余试题作答最圆满者。应为本次杏榜会元和第二。

    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撕糊名环节。

    程敏政好奇,第一名是不是自己最看重的应天举人唐寅?

    如果是他,证明咱老程有识人鉴人之明。

    前十名考卷的糊名,由主考亲自撕。

    程敏政先撕了第十名的糊名:王守仁。

    程敏政笑道:“诸位,本科会试贡士第十名竟然是王华王学士家的公子王守仁。”

    “王守仁名冠京华。却两科不第。这回终于杏榜提名了。”

    “可见学海无涯,总要经历一些坎坷。青山遮不住,总要东流去!”

    一名考官附和:“程部堂所言极是。王守仁六年前落地时,李次辅曾让他作了一首《状元赋》。”

    “不知王守仁接下来的殿试能否拔得头筹,用上那首《状元赋》。”

    “若真如此,科场也能多一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佳话。”

    程敏政微微摇头:“我看状元不会是他。第四道经义题,他仅得了三个圈而已。”

    “状元应在头两份试卷当中。我倒要看看,这两位旷世奇才是谁。”

    程敏政又连撕了七个糊名。

    终于只剩下第一和第二了。

    他深吸一口气,撕开第二的糊名:徐经。

    程敏政想起,唐寅曾跟他提过。此次入京之旅,一路多亏一个叫徐经的举人照料。

    程敏政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心中暗道:圣人曰过的,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个大王八。

    能够跟江南第一才子一路同行,想来此子也是有大才学之人。

    能答好我出的第四道经义题,看来会试第二实至名归。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撕开了第一名的糊名。

    程敏政看了名字,高呼一声:“此子乃当世奇才!有宰辅之途啊!”

    一名考官问:“程部堂,第一是谁,引得您如此惊叹?”

    程敏政笑答:“唐寅!应天举人唐寅!此子应天乡试便是解元。如今又登会元。说不定殿试会连登状元!”

    “古今连中三元者,唐有两人。宋有六人。本朝只有文毅公商辂一人。”

    “若唐寅能够连中三元,本朝将多出一段美谈!”

    其实,大明连中三元的还有一人,黄观。

    黄观不仅是连中三元。还是自唐朝开科举以来,唯一一个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得第一的“六首状元”。

    可惜黄观站错了队,投江死殉建文帝。太宗爷登基后,除去了他的科举功名。

    一众考官连忙开始拍程敏政的马屁。

    “嘿,程部堂做主考的会试,若真能选出一个连中三元的大才,皇上定然下旨褒奖您!”

    “我看程部堂用不了多久就会升为春官正堂。用不了一两年就能够入阁呢!”

    程敏政笑呵呵的捋着胡须。下属们的马屁,拍得他很受用。

    他心中暗道:也只有我这样慧眼识英才的人,才配入阁为相。

    过不了多久,程敏政就笑不出来了。

    放榜之日。

    常风跟王守仁相约,来到了贡院门口看榜。

    一番繁琐礼仪结束,杏榜公布。

    常风还是老样子,从后面开始找自己的名字。三百人的贡士名单,已经看了二百八九十个名字,还是不见“常风”二字。

    突然间,身旁的王守仁高呼一声:“噫,好,我中了!”

    常风定眼一看,只见王守仁高居杏榜第十名!

    王守仁激动的重复了一遍:“噫,好,我中了!”

    说是对科举心如止水,真正到了杏榜题名的时刻,王守仁还是激动很。

    “啪!”常风直接给了王守仁一个大逼兜。

    紧接着他爆呵一声:“畜生,你中了什么?”

    王守仁被扇懵了!一双迷茫的大眼睛看着好友常风。

    说时迟,那时快。常风又给了王守仁一个大逼兜“啪!”

    随后常风一副凶神恶煞般的表情,质问王守仁:“就你他娘叫王守仁是吧?”

    王守仁此时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