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诸葛亮

第628章 看似声势惊人,实则赔本吆喝(2/4)

以其实权大小远不是表面官职所能代表的。在关中地区,少数挂着杂号将军头衔的外姓将领,事实上都得听从曹休的调遣。

    不过这一次,曹休也摸清了上面的意思,只是让他以灵活机动的骑兵部队进行佯攻、骚扰敌军一两个月,牵制吸引敌军有生力量,为中线战场制造空档。

    所以,那些统领步兵的老将,也不在曹休征调之列。最终,他只是选了跟他同样年轻的新晋部曲郭淮,一起商讨如何具体实施佯攻计划。

    “子廉叔父命我统领骑兵万余,大造声势,佯攻陈仓道沿途各地,牵制敌军数月。郭司马,你倒是说说,此战具体该当如何部署?”

    陈仓大营内,曹休也不跟郭淮客气,拿到军令后,直接就召见了郭淮,开门见山如是问道。

    郭淮比曹休还年轻,如今才二十来岁。前年汉中之战时,他都还只是军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曲长。

    但是最后夏侯渊部主力覆灭时,只有曹休带着两千余骑和贾诩等人成功走褒斜道撤了出来。郭淮也在其中,还带着一个曲的骑兵断后,阻止了王平对曹休的追杀,算是立了大功。

    残部撤出后,曹操为了维护关西军的脸面,也得给幸存部队的军官普遍升官,郭淮就做到了军司马。

    这种情况,在战时是不奇怪的。就好比后世二战东线战场,德军攻势最凌厉的时候,对面就流传着一句段子:一个连都打光了,只剩一个人活着他就是连长了。一个营都打光了,只剩一个活着那他就是营长了。

    夏侯渊的部队当时被十灭其九,曹休逃出来后曹操需要以此班底为骨干重建关西曹军,那么生还的老兵可不得人人当什长伍长了。郭淮虽才刚及弱冠之年,当个军司马也不奇怪了。

    郭淮年轻气盛,急于立功,便献上了一条相对激进的战术:“既是佯攻造势,兵贵精不贵多,还是要以来去便捷的轻骑为先,这样才能避免被敌军缠住。

    将军亲领的虎豹骑,甲胄精良,但也因此失于迅捷。属下愿领西凉轻骑数千,前出哨探,四处剽掠。将军可亲领虎豹骑,居中坐镇,如此纵然敌军认清我军虚实后、胆敢反扑。我军也能随时撤退,不至于被蜀中的山地蛮兵缠住。”

    曹休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就直接采纳了郭淮的打法。

    他分给郭淮五六千轻骑,让沿着陈仓道和祁山道南下,一路撒网出去剽掠破坏,大造声势。

    曹休自己,就带领五六千重骑,准备推进到河池、下辨等地后便转入守势,就地驻扎,居中策应。

    反正汉中那些险要的关隘,他是肯定不会去强攻的。

    曹休出兵之后,一开始倒也确实顺利。沿着陈仓道从陈仓城到阳平关,整整三四百里路,都没有刘备军的驻防。

    河池等地,虽然有些百姓定居,但也都是刚刚迁回来不满两年的野人,都是些为了逃避税赋而逃亡迁居的。

    秦岭山区,气候还是接近北方的,当地百姓多半种植小麦。冬小麦十月下种,到来年五月便能收割。

    而曹休进兵已经是四月份了,小麦虽未成熟,却也快灌浆期了。

    当地百姓惧怕曹兵的,只好放弃还有一个月便能收割的庄稼,四散逃命。曹休也就顺利得到了这一注补给,不愁吃喝了,也不用随军携带多少军粮。

    百姓中不怕曹兵、或是说舍不得收成的,便只能被郭淮的轻骑直接包饺子抓了,战后都会拉回关中。

    而阴平、沓中方向,郭淮的轻骑暂时渗透剽掠得不是很深入,因为那地方距离前线更遥远。

    不过如今才刚刚四月初,恰好对应南边蜀郡战场、刘璋才刚投降半个月。

    此前被刘备派去参加包围成都、威慑刘璋任务的马超部,也还没有返回沓中。所以面对郭淮的步步紧逼,沓中这边仅有的少量刘备军骑兵,倒也不敢反击,只敢退入沓中县城笼城死守。

    城外今年屯田的麦子,暂时也只能任由郭淮控制。

    如果郭淮能控制这片地区到五月底,那他还真就能顺顺利利把马超去年冬天种下的麦子,全部收割走。

    ……

    曹休和郭淮四月初从陈仓出兵、全是骑兵行动迅捷,四月初八便抵达了河池、下辨。

    四月中旬,西路已经杀到沓中外围,东路则逼近了阳平关外的道口。

    镇守汉中的王平,四月初十就得到了“河池方向出现曹军骑兵”的消息,然后飞速沿着金牛道往成都报信。

    蜀道艰险,从阳平关到梓潼这段路,信使足足走了四五天。过了梓潼之后,进入成都平原,最后四百里倒是非常快,一天多就走到了。

    所以一共加起来六天,四月十六,身在成都的诸葛亮,就知道了曹军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