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七百六十章 吕惠卿的见闻(2)(2/5)

下。

    毕竟,张敦礼是官家的亲姑父,是太皇太后的女婿,且他没有如王诜那样,有虐待公主的名声。

    所以,仅仅是为了天家颜面,张敦礼最多也就是被乌鸦们撕咬一番,但结局不会变——了不起罚俸,坏了些名声,除此之外大概率连毛都不会少一根!

    而外戚家,最不值钱的就是名声了。

    想当年,太宗的女婿、真庙的妹夫柴宗庆,捅出那么大的篓子,死了那么多人,结果呢?

    只是一道不疼不痒的责罚诏书:向谕汝毋私贩以夺民利,今复尔邪!

    朕都说过你好几次了,你怎么就不改?又犯了?!

    唉!朕该拿你怎么办喽?

    去地方上冷静冷静吧!

    最终,这个曾害无数百姓在冬天因严寒而冻死、互相踩踏而死的驸马爷,拍拍屁股,去了地方继续潇洒。

    并在此后数十年中,依旧屡教不改,不断搞出残害百姓、劫掠商贾的丑事。

    最终以六十三岁高龄,寿终正寝于家中。

    其官终武成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就是使相!位在宰相之上的使相!

    死后更是追赠尚书令,赐神道碑,恩荫子孙。

    就连负责盖棺定论,以褒贬为目标的太常礼院,在给这位上谥号的时候,因为拿了柴家的钱,也给了其一个甚至称得上褒扬的谥号:荣密。

    谥法曰:宠禄光大曰荣,又曰:追补前过曰密!

    合起来的评价就是——这是一位得到历代天子荣宠信任,曾经有错,但已经改正、弥补的大宋好驸马!

    这就是大宋的外戚们的正常画风。

    只要不触怒皇权,捅再大的篓子,也是平安无事,能享一生富贵荣华。

    故此,吕惠卿直接就走。

    ……

    如吕惠卿所想,开封府的铺兵,在他离开后不到半刻钟就迅速到场。

    不过,等开封府的铺兵赶到的时候,在街巷内的店铺里打砸的强人,早就跑进了开封府错综复杂的街巷,消失的无影无踪。

    开封府的铺兵们,急急忙忙的进了店铺,就看到了满地被砸碎的各种家具、器物,以及七八个倒地流血的店铺伙计。

    店铺内,则贴着一张张用着朱砂写的大红帖子。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驸马无赖,还我钱款!”

    “若不还钱,不死不休!”

    铺兵们目瞪口呆,瑟瑟发抖,只想拔腿就跑。

    但紧随而来的乌鸦们,看到这一幕,却是兴奋莫名!

    这是……

    来活了啊!

    弹劾一位驸马!

    虽然说,肯定不可能成功扳倒对方!

    但,弹劾的意义并不在于扳倒,而在于过程。

    若不弹劾驸马,天下人又怎知吾辈不畏强权,直言敢谏,为天下表率,士人楷模?

    于是,乌鸦们急不可耐的动用了自己的职权,直接接管了现场。

    更是立刻签发了官牒,并行文开封府,要求全权接管此案的调查、审核。

    然后就架着在场的伙计以及铺兵们,直接奔向御史台。

    这个时候,乌鸦们也发现了,那些受伤的伙计,看着挺惨,其实都是皮肉伤,只是肌肤受苦罢了。

    在发现了这个事实后,乌鸦们兴奋的就像是瓜田里的猹一样,手舞足蹈。

    因为这意味着,那些打砸的凶徒,就是来给他们送把柄的。

    所以,很快就该有‘驸马’的确切罪证,送到他们嘴边了。

    ……

    吕惠卿与舒亶,在马行街前话别。

    两人分赴两处——吕惠卿是去马行街寻那李氏布铺。

    而舒亶则是直奔靖安坊的汴京学府。

    按他的说法,他这些日子,都在研究这汴京学府,特别是其蒙学与小学,还与其中负责的官僚谈话。

    章惇也没问他研究什么?

    话别之后,吕惠卿带着人,沿着马行街一路向东,在走到街中的时候,吕惠卿便看到了那李氏布铺的招牌。

    近前一看,吕惠卿看到了店门口挂着一块木牌,其上用着朱笔写着:【本店綀布今日已售空】。

    对此吕惠卿并不意外。

    毕竟,他知道行情,正常綀布一匹一贯多。

    这李氏布铺只卖六百钱,便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