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好几百文,当然会热销。
他来这里,只是来探探口风的,想要看看这布铺和章惇有什么关系的?
交州产的綀布,是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大量的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现在汴京。
而章惇这个家伙,虽然平素清高的很,也骄傲的很,仕宦以来,从未在钱的问题上出过问题。
但,他的兄弟亲戚,可不像他这般不爱财!
反正,当年章惇的弟弟章凯与乃父章俞,是干过侵吞、霸占他人田产的事情。
吕惠卿吩咐护卫们,在门口等他后,就带着李夔步入了这间布铺。
走入布铺,吕惠卿当即就发现了,其中布局很简单。
不过是一个柜台,柜台两侧放着特制的钱柜,钱柜上有锁,一个六十来岁的老掌柜,坐在柜台前,他身后有一个放着布匹的木架,架子上放着些绸缎、丝帛等布匹。
见来了客人,那老掌柜立刻起身,露出笑脸:“客官,本店今日綀布是已售空了……”
“我知道!”吕惠卿点点头,走到柜台前:“我是来看看贵店的其他布帛的!”
掌柜的闻而大喜。
自开封府在这马行街上开了官营布铺后,他这里的生意就冷清了许多。
没办法!
朝廷在大量且持续、稳定的向着市场抛售着大量布帛。
京中绢布、绸缎、绫罗的价格,在正月后持续下降。
一开始,布商们还在选择吃进。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情况不太对了。
因为朝廷的布帛似乎无穷无尽,而他们手里的资金却是有限的。
很多人都在传说,是因为去年的战争,朝廷财用枯竭,而当今又不愿意加税,就只能将封桩库中的布帛拿出来变现,以换取资金,用为赏赐和军费。
于是,所有布商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布价,一天天的下降,却毫无办法。
偏生,他们不能降价。
因为,所有布铺,都是汴京布铺行会的成员。
而行会内部,是统一价格的。
没有行会的同意,擅自降价,等于自绝于行会,自绝于行会,可是会死全家的。
而行会是控制在那些大布商手中,大布商们,早已经习惯了布价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波动。
而且,这天下布价的稳定,不是一两年,也不是三五年的稳定。
而是可以上溯到商周甚至是三王时代的稳定。
在漫长的岁月中,布帛的价格,除了少数时候,在大多数时间,布帛一直很坚挺,也很稳定。
其就是从远古至今的硬通货、等价物!
在这种情况下,大布商们肯降价?而且是降到亏本出售的地步?
怎么可能!
所有人都认为,目前的布价波动是暂时的。
等到朝廷的布卖光,布价就一定会回到过去的价格上来。
毋庸置疑,这是路径依赖。
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绫锦院代表着什么?
所有人都被圈在他们自己的信息茧房中,被自我催眠。
于是,这些日子来,所有布铺生意都是凄凄惨惨。
好不容易,逮到一个上门来的客户。
这掌柜的,自是非常热情的和吕惠卿推销起,店中的布帛。
将这店内的绫罗绸缎,吹得天花乱坠。
吕惠卿则顺着对方的话,慢慢的将之带到自己的频道上,一点一滴的套着这布铺东主的信息。
很快吕惠卿摸清楚了,这布铺东主的跟脚。
只是一个寻常的汴京布商而已。
若说有什么背景,也不过是这汴京布铺行会会首的半子。
这就让吕惠卿有些狐疑了。
不过,他还是掏钱,买下了一匹绸布,正当他要离开的时候。
门外的帘子却被人掀开。
一个大腹便便,穿着锦衣的男子走了进来。
此人看到吕惠卿楞了一下,旋即就看向了那掌柜的。
“我那贤婿呢?”对方开口问道。
吕惠卿眯起眼睛,打量着对方,知道这就是那位掌柜口中的汴京布铺行会会首田齐了。
对方,看着也就五十岁上下的样子。
而据说这布铺的东主,今年有四十了。
相差十岁的翁婿?
这在士大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