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

第七百二十四章:工农(3/3)

,是否能够快速的推进技术传播呢?”

    武功侯声音慷慨激昂,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兴建农学、工学等学室,培养相应的人才。让他们掌握系统的百工和农学技巧,通过考核之后,下派到各郡县任职为当地工师、田典等职务,必定可以将更加高效和系统的方法带到天下各处,如此则我大秦必将百工兴盛,农产日强!”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

    武功侯所言句句在理,就算有人想反对,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啊。

    不同于儒家、黄老之类的形而上的学说。农业和百工,都是落到实处的,是强国之本,推广这些的好处,只要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来。

    “诸卿以为如何?”

    始皇帝并未下决定,而是一如既往的将问题抛开朝堂众臣。

    “儿臣以为武功侯之策实乃强国利民之策,可行。”

    太子扶苏出来站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治粟内史王戊立刻跟上,对他来说,只要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让他治粟内史府每年能收到的粮食变多,那他王戊就绝对赞成。

    “武功侯的策略,每次都有利于我,真乃大大的好人!”

    王戊看向赵佗的目光,甚至还有些感激。

    眼见太子和治粟内史都附和了。

    两位丞相和其他几位重臣自然不会不开眼,纷纷表示赞同。

    廷尉李斯在心中幽幽一叹。

    如果赵佗的提议换成其他学说,比如要搞什么儒家、或是道家的学室,他绝对要站出来进行驳斥。

    但现在嘛。

    “农为国本,工为骨干,而且他们通过考核出来做的也是工师、田典之类的小吏,于大体无碍。老夫忍了。”

    李斯咬了咬牙,也拱手道:“臣附议。”

    赵佗的提议,没什么人反对。

    始皇帝打量了赵佗一眼,又看了扶苏一眼。

    赵佗的策略于国有好处,他这个皇帝自无不肯。

    始皇帝笑道:“既然众卿皆言可,那少府和治粟内史这几日便给朕拿出一个章程来吧。”

    “臣遵旨!”

    赵佗立刻拱手应诺,眼中闪过兴奋的神色。

    成功了!

    果然工农才是社会的基础,以这两者来开头,没人能够反对。

    工农子弟,就是他赵佗改造这个时代的先驱!

    【姻缘阅读:m.c6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