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汉奸鼻祖(4/4)
不过今天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其实就算没这事,我也罢晏七行也罢,只要是汉朝的使者,他就不会让人好过。
离开中央大帐,我跟在晏七行后面,在侍者的引领下,去南宫公主处。
晏七行低声对我说:“莫要再逞口舌之利,拿回玉环全身而退,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是。”他说的有道理,我不反驳他。
但是除了拿回和田玉环,我必须还要再做一件事。
其实自从看见中行说,我就一直在想这件事,据史载,这人因不愿随公主陪嫁到匈奴苦寒之地,曾向文帝求情,甚至威胁说若强行要他随嫁,他日必定会倾毕生之力亡汉,但文帝以为他在随口乱说,没当回事儿,因他是燕人,对匈奴的情况有所了解,最后还是强令遣他入匈。
文帝犯了一个大错,所谓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尤其是中行说这样颇有才能的小人。如果当年留在汉朝,以他的能力说不定会成为一代名宦,但时也命也,偏偏把这样一个人送到了敌方阵营。
到了匈奴后,他果然履行自己的誓言,委身事敌,在饮食,衣着,传统习俗方面,为确保匈奴不被汉同化下了大工夫。又将汉朝的历法及计数方法教给匈奴人,同时为当时的老上单于出谋划策来对付汉朝,深得老上单于的信任。
老上单于死后,他以“托孤之臣”再侍军臣单于,因他不遗余力地维护匈奴的利益,同样被军臣单于所倚重。在匈奴对汉的战略战术上,他都功不可没。
其实我也能理解他,身体的残缺,尤其是这种封建制度下人为的残害,是极容易导致心灵的残缺,再加上好端端一个汉人被逼来到这漠北的苦寒之地,对汉朝有恨也在情理之中。
本来他做他的汉奸卖他的国,搞他个天翻地覆都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临死前,还算计我们家小霍,竟献计于后来的伊稚斜单于,把患上瘟疫的牛羊丢到酒泉水中,我们家小霍英年早逝,估计跟喝了染上瘟疫的水不无关系。
不管此记载是直是假,但凡有一点危害到吾爱徒小霍的隐患都要清除,也许会因此而改变历史,我们家小霍长命百岁也未可知。
左右我已经破了杀戒,再杀一个国人皆曰可杀的汉奸,老天应当不会怪我。(所以说杀人这回事,有一就有二,慢慢会形成习惯。)
尽管还有顾虑,我还是暗暗下了决心:离开匈奴前,必杀中行说!【姻缘阅读:m.c6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