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回去,我速去县衙,一两个时辰便来擒拿打人凶手。”
回至县城,世安道:“师弟,谅那徐大有何本领,他的家丁又不是什么江湖豪强,你我既然遇上,顺手抓来就是,何须多人?”
唐喜笑道:“师兄有所不知,徐大既然如此野蛮,想必多少也有几个江湖恶人为他撑腰,或者,官场上有他的什么亲戚朋友也说不定,我们抓人,可不能乱来,否则会出乱子。至于这帮百姓,我暂且哄过他们,待会回去先禀告县令和典史,再查查徐大有何背景,然后再做定夺。”
世安听了黯然伤神,问道:“那你为何答应他们一两个时辰就会去抓人。”
唐喜嘻嘻笑道:“敷衍敷衍他们罢了。”
走到县衙,正碰上捕快吴广,唐喜小声问道:“你可知城外的财主徐大有何来路?”吴广道:“他是狼霸堂舅,怎么,有事涉他?”唐喜道:“幸好我机灵,不然为了这帮刁民,给自己惹来一身祸事。”唐喜将路上所遇之事说了,吴广道:“狼霸是头夹尾巴狼,别看他平日里低调,可心狠手辣,出手非死即伤,咱少惹的好。”
二人一起回到捕房,唐喜道:“师兄稍坐,我去找典史大人说说留师兄在县衙当差的事,典史与我最好,一定没有问题。”
世安道:“不急,师弟,那徐大的事,你不管了?”
唐喜见世安有责怪之意,嘻嘻一笑:“并非我圆滑世故,我也看不惯狗官和豪强欺压百姓,可官场上非比他处,到处浑浊黑暗,谁想一人独清,便注定不会有好下场。师兄,以后你在县衙混久了,也就知道我的难处了。”
世安长长地叹了口气道:“师兄虽然没有什么高风亮节,可看不惯官场的圆滑,看来衙差这碗饭,我是吃不起了。”
唐喜大惊,想不到师兄因见自己世故,竟然改变了主意,忙道:“师兄切莫意气用事,留在县衙当差,你我兄弟时常相聚岂不美哉。”
世安道:“师弟,人各有志,我也不多说什么,你一身本领,又是捕头,正当惩恶扬善,不可让金银酒肉埋没了自己。师兄自有师兄的去处,你休要为我担忧。”
“你要去哪里?”见世安决意要走,唐喜一万个舍不得。
“心安处处处是家,师弟,你休管我,我自有安身之处,”世安微笑着说。
4
红情绿意皆渺然,落花流水总东流。
通过武昌这场巨变,又亲见淳朴善良的师弟变成这般圆滑世故和冷酷无情,世安心寒意冷,看破红尘,对前景已经没什么期望了。世安想,那金善人虽说是有意蛊惑中原百姓,但草原之美绝实不虚,大明天下不容我,塞北草原总归有我立足之地,何不一路北上,到那风景秀美,人烟稀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去,在那里与牛羊为伴,与骏马为友,了却一声。
世安主意已定,买了一匹良马,购来一把好刀,换了一些碎银和铜钱,背上包裹,戴上毡帽,神情黯然,一路朝着草原奔去。
这日来到兖州府东平州,偶听人说往东一百余里就是天下第一峰泰山,世安想,中国山川,泰山为尊,我此去北夷,永别中国,今日路过泰山,应当一拜,算是辞别国土了。于是掉转马头往东而去,当晚到了泰山脚下司家庄,居于旅馆之内。世安向店主打听登山路径,店主道:“客人可从岱庙出发,沿山而上,过红门路,到天门,再登南天门。”世安谢了,记下路线,回房歇息。
次日天还未亮,世安备了干粮直奔岱庙。岱庙的正阳门高五六尺,气势宏伟,是历代皇帝泰山封禅必经此地,世安迈步入门,见一小屋,内供神像,两边对联是:“倚山踞城无双地,奉神祈福第一宫”。
世安不信鬼神,自然也不祭拜,径直沿路而上,直奔泰山顶峰。
泰山顶峰上有历代皇帝写的碑文,世安一一细看,都是些爱民如子的陈词滥调,暗想道:“华夏历代帝王登山祭天,说是为万民求福,实际上都是为了一己之私,唉,全是骗百姓的。”
世安在玉皇顶附近找了块大石坐下,吃了些干粮一会后,又在寺庙里游玩了一阵,直到红日行将西沉时才沿路返回。行了许久来到一地,抬头一看,见上面写着“仁安门”三字,门边有一青石,世安微感劳累,遂在石头上坐下休息。
方坐须臾,只见几个道士从仁安门出来,边走边说,其中人一道:“王善道长讲法的各项事宜都已准备妥当,就等主持发话了。”世安闻听一惊,等回过神来,几个道士已经走远。世安起身追去,赶上后作揖问道:“各位道长,你们刚才说王善道长要来讲法,不知道是哪位王善道长?”其中一道士回道:“是四川鹤鸣山的王善道长,他是西道王常月真人的弟子,继承王真人衣钵广传道法。”世安暗喜,又问道:“王道长几时前来?”道士说:“他在我们山东登州、莱州、崂山各处讲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