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剑曲

第二五回:罗山辞纷扰江湖,塞北入世外桃源(6/7)

已经半年了,我们观主仰慕他道法高深,邀请他于本月初九来泰山开坛传经。”世安大喜,连忙鞠躬致谢。

    回到旅馆,世安跫然而喜。与王善一别两年多,没想到这次来泰山竟然能再次相遇,真是有缘。今天是初五,王道长还要四天才来,世安只好在此多留几天了。

    初九这天早晨,世安来到岱庙,找到一名道士询问王道长何时到达、在哪里居住等消息,那道士告诉世安,王道长上午到,中午饭后与本庙住持探讨道法,晚上戌时在庙中设坛讲解《玉皇经》,到时候信众都可前去听法。

    世安一听,只得回转到旅馆里,一天无事,只盼早点天黑。

    太阳落山后,世安复来岱庙,早早地守在法堂门口,过了一会儿,陆陆续续来了很多和尚、道士,大家席地而坐,世安也跟着盘腿坐下。不多时,就有二三百人落座,整个法堂上坐的全是僧衣道袍,唯有世安一人俗家打扮,所穿的青色长袍夹杂在黄色、红色僧衣与灰色、黑色道袍中间格外显眼。

    戌时已到,王善缓步登上法坛,世安见他精神抖擞,双目炯炯有神,甚感欣慰。

    王善坐下后即向众人宣讲:“道生天地,天地育人,人有三障十恶,要修道,就必须除之,此乃学道之第一要务。”王善停顿一会,继续侃侃而谈:“何为‘三障’?因贪、嗔、痴而生魔障;因五逆十恶之业而生业障;因三灾八难之害而生灾障。”

    王善台上讲法,下面各位僧道静静地受教,唯有世安似懂非懂。世安虽然在少林寺呆了三年,但主要是习武,偶尔会有一些佛教经文讲课,但世安并不用心听,所以对这些学问知之极少。

    王善讲完三障,复又来解十恶:“何为‘十恶’?口有绮语、妄言、恶口、两舌四恶;心有贪、嗔、痴三恶;身有杀、盗、淫三恶。合为‘十恶’。”

    说了三障十恶,王善又传消解之法:“三障不除,十恶不消,修道难成,解脱无望。凡人修道,即是除三障,戒十恶。三障十恶既无,凡夫解脱,成就真人,道成法就,直达长乐世界。”王善进一步展开:“《玉皇经》教人断障之法,要断三障十恶,要无起疑惑、无起贪嗔、无起淫欲、无起嫉妒、无起杀害、无起凡情、无起凡思、无起昏垢、无起声色、无起是非、无起憎爱、无起分别、无起高慢、无起执着。我等凡人,要心若太虚,内外贞白,无所不容,无所不纳,惟有如此,才能身得清净,超度诸难,是名道宝……”

    王善在台上传法两个时辰,讲完之后,台下僧众、道众相继离开,岱庙主持滕道长上台请王善后殿休息,王善道:“请滕道长稍候。”说罢径直下了法坛朝世安走来,世安赶紧上前相迎,正欲开口,王善先问话了:“小兄弟,你怎么也在这里?”

    世安兴奋地说:“道长,我路过泰山,得知你要来此讲法,特地在此等候。”

    王善拉着世安来到台上,对滕道长道:“这个小兄弟是我旧友,路过此地,碰巧相遇,我想留他在庙中住宿,也好一叙旧情,不知主持是否能容?”

    滕道长赶忙说道:“这位施主既是道长旧友,自然也是本庙客人,有何不可。”王善和世安道了谢,由滕道长引至后殿宿房休息。

    滕道长离去后,王善拉住世安询问别后情状,世安一直把王善当成至亲长辈,于是将自己学艺成后,回乡报仇,杀死十二兄弟,逃到巫山结识丹女,武昌遇唐海,怒杀神安、王铣,拜访唐喜等情况一一向王善陈说,王善聆后唏嘘不已。

    王善抓起世安的手问道:“兄弟为何来到泰安,下一步打算去哪里?”

    世安回道:“我是犯了十恶不赦大罪之人,不为官府所容,听说关外大草原辽阔偏僻,牧民淳朴善良,终年生活在草原上,与世无争,自由自在,今蒙唐海大哥赐金百两,只要省吃俭用,清淡度日,足可以闲度余生,因此,世安别无他求,打算离开这污秽的中原乱世,去塞外寻一片乐土安身。”

    王善听了这一番言语,沉默片刻,忽地抬起头来目视世安,劝道:“小兄弟,我不同意你的想法,你虽犯了大罪,但是不能就此消极避世,所谓无为无不为,你有不与世争利的想法,这很好,但是就此遁世,那就不行了。依我看,你不如跟我潜心学道,道法博大精深,是修心养性,返璞归真的根本大法。”

    世安推辞道:“不可,我乃大罪之人,跟着道长必会连累道长。”

    “我有光宗皇帝御赐度罪金牌,凡重罪之人,只要迷途知返,改过自新,诚心皈依三清,其罪即可赦免,官府不再缉拿,”王善一脸地欣喜神色。

    世安虽然无意争利,但还没有万念俱灰,对出家之类的归宿想都没有想过。

    王善是一片真心,也是一片善意,世安不想让他失望,婉言道:“我很喜欢大草原,想象能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骑马纵横,无拘无束,我就万分欣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