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六百二十二章 欺负朱高炽(1/5)

    “张德辉死了?”

    朱高炽好奇的问道,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此人死的时机,实在是有些微妙,恐怕不少人心中非议,给了许多人很好的借口。

    朱高炽甚至想到了日后的史书如何记载。

    朱元璋是残暴。

    那自己必然是薄凉二字。

    “回殿下,根据地方传来的消息,张东家的确过世了。”

    “我听人说,他是自杀的。”

    朱高炽问道。

    张德辉此人,朱高炽还是认可的。

    周世丰身体不好,虽然比张德辉年轻许多,可前年已经病逝,没想到张德辉也走了,和周世丰不同,张德辉的死,朱高炽已经猜到是为了什么。

    纪纲低着头。

    张德辉的确是自杀的。

    “唉。”

    “何必啊。”

    朱高炽感叹。

    “殿下不必自责,此人疾病缠身,本就无几日可活,之所以如此,不过是想在大明律关于遗产税法正式公布前,提前把家产遗留给家中子弟。”

    纪纲抬起头解释道。

    朱高炽理解。

    也有这样的事。

    有一道政令公布前,许多老人提前死了,喝药的喝药,上吊的上吊。

    以张德辉的地位和关系,他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不过哪条选择都无法让他放心,最终选择了最激烈的方式,可能在他看来是最稳妥的。

    总不能后法还去管前事吧。

    “张德辉还是了解我的。”朱高炽有些失落。

    两人当年合作的愉快,建立了不菲的交情,不论身份,可谓是默契的忘年交。

    遗产税法,早不公布,晚不公布,偏偏在这段时间公布,朱高炽的确有考虑张德辉本人的原因。

    民间商行势力最大的莫过于煤炭商行。

    煤炭商行最大的莫过于张家。

    无论是资本还是关系网,张家绝对是翘楚。

    如果可以的话,朱高炽会等上几年,等大明更加的稳定,才会来推广遗产税法,不过张德辉的身体,成为了导火索。

    此人要是能多活几年,朱高炽说不得也会推迟。

    可锦衣卫打探的消息,此人的病情加重,此人死后,就没有适合的“鸡”了,还有哪家比张家更为合适呢。

    纪纲重新低下头。

    民间的确有太子殿下薄凉的传闻。

    张德辉这件事,可以说是多方面促成的,其中也有太子殿下所言,张德辉了解太子,知道这道法令下,最适合的就是张家。

    为了保住张家的财产,才有了今日之事。

    “张家的遗产,大概有多少?”

    “估计八十万元以上,不包括张家手里的商行。”

    听到这个数字,朱高炽忍不住摇了摇头。

    当下。

    大明工局普通工人的年收入,大概在十五元每年,不吃不喝也需要五万三千多年,才能攒下这笔不可思议的财富。

    如此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继续发展二十年。

    这个数字,朱高炽相信会达到十万年,甚至二十万年,三十万年。

    资本不受控制,它盈利的速度,将会是犹如雪球一般的越滚越大,比传统社会中土地兼并,要高效无数倍的手段,两者的扩张速度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从无到有的资本。

    例如后世出名的某公司,只用了二十年,市值超过了人均年收入的十亿倍。

    这样的一个商行,他做出的什么决定,能对任何行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重新洗牌原来的行业,老百姓是没有任何反抗之力的。

    资本不受控制,与权利不受控制的危害,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中国古代一直在打压权力,把权力约束起来。

    从世袭封地贵族到世家阀门,从世家阀门到地主乡绅,权利一直在被压缩,包括权贵也是如此,每代的降爵等手段,就是控制权力的方式。

    而中国古代从封建社会进入以人为本的社会,并不是自然发展,而是人为抗争直接迈入。

    所以人们对打压资本并没有太深的认知。

    这方面不如西方。

    西方已经认识到资本的危害,但是他们喜欢打不过就加入,至于后患,他们更注重当下,在全局上的布局,有些短板。

    打压权贵,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