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六百二十二章 欺负朱高炽(3/5)

腕吗?

    他们当然知道。

    可是他们已经打不赢资本家了,于是成为了资本家的喉舌。

    西方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数百年,通过无数的市民反抗运动和起义,西方的百姓为自己争夺了许多的本该有的待遇,盘子体量大的环境下,西方百姓富裕了很多年。

    道德水平的高低,由人们的经济基础决定。

    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就是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明白西方社会的可取之处,以及需要避免的短板,而不是把西方社会的一些民间良好现象,归咎于对方的制度带来的。

    这属于本末倒置。

    会学错的。

    西征军开始回国。

    国内则调动部分的军队前往撒马尔罕都司进行换防,内阁和六部官员们,极力推广撒马尔罕地区的好处,希望更多的百姓前往撒马尔罕。

    朱高炽召见了陈亨,张玉等人。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负责军户,朱高炽关心各地军户的生活情况。

    “还是要多发动军户移民。”

    大明的人口年龄数据是不健康的。

    新生儿的比例太高。

    新生儿虽然能拉动内需,可是无法生产,在大明“有限”的经济生产力下,已经超过了中间的度,成为了大明经济发展的拖累。

    需要时间去消化。

    如果能顺利的熬到这一代的成长,将会带来更大的生产效率,可如果新生儿的比例没有降低下去,又会是相反的结局。

    “北平的军户大片井制度,每户百亩土地,已经有了破产的极限,臣认为应该从北平入手。”

    原燕山左卫指挥使,北平行都司指挥使,现五军都督府都督的陈亨说道。

    “可是北平的工业化也需要人口,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推动北平军户迁移边地的政策,恐怕很难落实下去,除非强迫的手段。”

    房宽忧虑道。

    “以工为本,还是以农为本,这并不值得争论,毫无疑问,以农为本,至于北平的工业发展,虽然有巨大的利益,也需要向农业让步。”

    朱高炽毫无犹豫的说道。

    后世的老鹰以各种迷惑性的口号,半强迫办诱惑的为兔子埋了许多陷阱,兔子基本上都避了过去,其中就有关于农业的陷阱。

    朱高炽非常清楚农业和工业的关系,工业的利益,绝对要为农业让步,而不是农业为工业让步。

    “大片井制度。”

    “是我提出的一种模式,既增加人均田亩,提升农业人口的收入,也能最大程度的释放农业人口,加入工业发展的浪潮中。”

    “最后。”

    朱高炽强调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绝对不会动摇的方向。”

    “大片井制度下,人与自然的共存,保证军户们身体的野性,是大明军队的根基,绝对不能被破坏,所以北平的军户必须迁移。”

    人与自然共存。

    不是人把动物当做宠物养在身边。

    而是宽阔的土地上,大片井制度下,军户们活在充满了自然的环境下,知道人性和兽性两者的关系和区别,不会成为“圣母”。

    圣母是伟大的。

    可有些事被冠上圣母的名义,已经玷污了这个词。

    新一代的军户成长了起来。

    他们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留在当地,那么原本的一百亩土地直接降低了一半,除了收入的下降,他们会开垦周边的土地。

    那么自然就消失了,只剩下人的世界。

    经济好了。

    活在只有人的世界,必定会出现“圣母”,如此有冲击的观念,在具备了的环境下,会让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逐渐的消失。

    忘战必危。

    朱高炽布置了方向。

    武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官员们,在内阁的组织下,进行了许多次的争论。

    “五军都督府偏向于家长指定制。”

    “兵部偏向于长子继承制。”

    黄淮向两边确认。

    会议桌双方的官员纷纷点头。

    “请徐国公言。”

    徐增寿也参加了这次的商讨,黄淮话音刚落,他就急着说道:“长子继承制,那么家长如何保持自己的威望?农村与咱们的环境不同。”

    “老人失去了劳动力,需要靠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