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黄巾

三国资料大全·三国官职体系(4/8)

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极大。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都尉(郡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

    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列侯:

    原秦**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