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害怕板楯蛮,称他们为‘神兵’,在部族中传言,不要向南走,以免招惹板楯蛮。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羌人再次攻入汉中,牧守惊慌失措,再一次依靠板楯蛮才击破羌人。车骑将军冯绲南征,讨伐反叛的长沙、零陵、武陵蛮。虽然朝廷派给他丹阳的精兵,也需要依靠板楯蛮才能平叛。汉灵帝熹平五年)益州蛮夷叛乱,朱龟用并州、凉州的劲卒讨伐,没有成功。最后还是太守李颙用板楯蛮平定了这场叛乱。虽说板楯蛮对国家的忠心与功劳是如此大,但官府对他们“更赋至重,仆役棰楚,过于奴虏”。板楯人“愁于赋役,困于酷刑”,也多次邑落相聚,奋起反抗。
2;丹阳兵,东汉时期的扬州丹阳横跨今天的江苏、安徽两省,领县十六:建业、丹阳、芜湖、永平、句容、宛陵、宣城、陵阳、安吴、临城、石城、泾、春谷、广德、宁国、怀安。由于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这时候的丹阳郡尚且处于半蒙昧半开化状态,山险水恶,僻壤穷乡。尤其是丹阳县(在今天的安徽马鞍山和江苏溧水一带)的山越族,崇尚气力,攀山越岭、如履平地,加之山中生产铜铁,可以自己铸造兵器。历来“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民风轻浮剽悍,是汉王朝的廓尔克,最亡命的步兵材官。
关于军衔:
东汉中央置有若干将军,掌征伐背叛,以大将军为长,以下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均位比三公。另外还有前、后、左、右将军等。除上述将军外,东汉还有大量杂号将军或大将军,如强驽将军、积驽将军、楼船将军、越骑将军、虎牙大将军、征西大将军、横野大将军等等,多系出征之前临时设置,完事之后撤销。
汉军的编制是部曲制,在领兵将军之下设部、曲、屯、队、什、伍的组织系统。部是汉军中的最高一级编制(兵力八百至一千左右),出征作战时受领兵将军指挥。设校尉时,校尉领部,不设校尉时,司马领部,很灵活。部下为曲,200人,以军候为主官。曲下有屯,百人,主官为屯长。屯下有队,五十人为一队,有队率,队下有什,十人一什有什长,什下有伍,五人一伍有伍长。部校尉有缺,由军司马代统。军司马的副职有军假司马、假侯。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
《东汉末年曹魏部分人物官职升迁简汇》
——资料均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注
曹操: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拜骑都尉—迁为济南相(东郡太守)—典军校尉—骁骑校尉—行奋武将军—表为东郡太守—领兖州牧—拜兖州牧—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建安元年)假节钺、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大将军)司空、行车骑将军—丞相—魏公—魏王
张辽:州从事—迁骑都尉(领鲁相)—拜中郎将—迁裨将军—行中坚将军—荡寇将军—拜征东将军—转前将军
乐进:军假司马—陷陈都尉—拜讨寇校尉—行游击将军—折冲将军—迁右将军
于禁:都伯—拜军司马—拜陷陈都尉—迁平虏校尉—迁裨将军—迁偏将军—拜虎威将军—迁左将军
张颌:军司马—校尉—迁宁国中郎将—拜偏将军—迁平狄将军—拜荡寇将军—左将军
徐晃:郡吏—拜骑都尉—拜裨将军—拜偏将军—拜横野将军—平寇将军—右将军
夏侯惇:司马—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领陈留、济阴太守)建武将军(领河南尹)—伏波将军(都督二十六军)—前将军—大将军
夏侯渊:别部司马—骑都尉—(陈留、颍川太守)—行督军校尉—典军校尉—行领军—行征西护军—行护军将军—行都护将军—征西将军
曹仁: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广阳太守)议郎(督骑)—行征南将军—行安西将军—行骁骑将军—行征南将军—征南将军—车骑将军
曹纯: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
曹洪:鹰扬校尉—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厉锋将军—都护将军—卫将军
曹休:骑都尉,参都护将军军事—中领军—领军将军
曹真:偏将军—中坚将军—领中领军—征蜀护军—镇西将军
李典:(颍阴令)—中郎将—(离狐太守)—裨将军—捕虏将军—破虏将军
李通:振威中郎将—裨将军—(阳安都尉)—(汝南太守)
臧霸:骑都尉—琅邪相—加威虏将军—迁徐州刺史—拜扬威将军—迁镇东将军
孙观:骑都尉—北海太守—拜偏将军—迁青州刺史—转振威将军
文聘:江夏太守—加讨逆将军—迁后将军
吕虔:州从事—襄贲校尉—领泰山太守—加骑都尉—加裨将军
许诸:都尉—迁校尉—迁武卫中郎将—迁中坚将军—迁武卫将军
典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