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逃出生天

第六章树欲静而风不止,严肃身陷囹圄(4/11)

妻之间携手一生、互相关照的承诺。

    在特殊情况下——注意,仅在特殊情况下——丈夫一不能履行夫妻义务,二不能履行照顾家庭的义务,这时候,如果第二个、身体健全的男人的引入,完全是为了履行这个互相扶助的义务,这完全有利于实现婚姻的宗旨,而不是相反。

    物理学家霍金在得渐冻症以后,他的妻子也是这样做的。虽然从细节上看,他的妻子一开始是完全拒绝这种安排的,和爱慕她、追求她的另一个男子之间,很长时间是守身如玉的。

    严肃接到的一个婚姻家庭案件,就涉及了“拉帮套”。不同的是,患重病的丈夫坚持他的妻子找一个“拉帮套”的男人,而他的妻子拒绝。所以,他通过法律手段,逼迫他的妻子这样做。

    如果按照法律应允准大众接受的习俗这一规则,“拉帮套”应该完全可以取得清朝法律的认可。

    清末的时候,疟疾在民间时有发生。严肃因为接触的人多面广,加之当时的医药水平较低,也感染上了疟疾。

    感染上了疟疾之后,严肃一连好几天不能出门,就躺在大车店的宿舍里面。时而打冷颤时而高烧,全身乏力,时而狂呕不止。大车店马老板托人在瑷珲城找治疗的草药,但是他的病情仍然时好时坏。

    严肃不是十分明了中医的药理。但是他曾经和一群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人,在外面合租房子。

    这种缘分让他也见识了中医药的一些皮毛。比如,中医药大学生确实也是学过人体解剖的,需要背诵很多的药方才能不挂科的。

    提到中医和西医的比较,严肃认为,西医能够以肉眼观察和试验验证的手段治病。比如,抗生素能够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产生抗菌作用。但是,严肃就是想知道,为什么抗生素能够这样?西药的制药研发企业,是不是在不断的把化学元素拼在一起组合成化合物不断的碰运气?那么,被选择能够治疗某种病(或者能治疗一种病但是碰巧能够治疗另一种病,比如米诺地尔溶液原本是用来周围血管舒张的,结果被证明可以治疗男性脱发)的化合物,确切的作用机理他们真的明白吗?如果说不明白,是不是说明他们不是按照病情机理——寻找治疗病情的手段——寻找化合物的这个流程研发的呢?

    但是,对于中药,严肃认为老百姓朴素的信任,源自于中药在很多的普通病情上,的确是具有治疗效用的这一事实。但是,和西药一样,也存在对真正的作用机理说不明道不白的情况。

    所以,就他看来,不存在一种药比另一种要更好的优越感。

    屠呦呦先生发明了青蒿素的新闻,严肃是在网络上看到的。他正好和合租的哥们探讨过。于是这个哥们很专业地告诉他青蒿素是如何被提取的,而严肃也正好歪打正着,虽然两只耳朵只有半只耳朵在听,却记住了青蒿素提取的流程。

    现在,他自己得了疟疾,这是不是一种缘分呢?

    严肃躺在床上非常疲倦的身心似乎看到了一点点亮光。他没有那么地振奋,更没有某些人有的救世主的情结。他知道,从理论上说,提取青蒿素是可能的,但是,在这个落后的荒郊野外,他哪里来的资源去做这件事呢?更不用说,要获取别人的信任,不让别人说他是疯子,也不是一桩简单的事情。

    严肃不可能拖着病身去采药、提取。因为身体难受,他真的连一点高兴的心情都没有。虽说肉体和精神是分开的,但是他此时的感受就是肉体的痛苦让他精神上也无比的难受。或者说,精神也是物质的、肉体的呢?

    严肃还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想法和马老板说了。马老板摇了摇头,以怜悯的眼神看着他,觉得他发烧烧了好几天,怕是脑子给烧糊了。

    等间歇性地感觉好一点的时候,严肃开始正式地盘算这个事情。首先是要到吉林去采青蒿。然后到吉林的一个免费看病的教会医院看是否有乙醚。

    严肃看不懂有些文学作品祖传中医的人为什么会把能救人性命的“秘方”秘不示人。土匪来抢也不行,日军来“借”也不行,他们是怎么把悬壶济世的仁医形象和攥着秘方不告世人的行为硬凑到一起的?不觉得人格分裂吗?

    所以,他觉得这件事,不需要自己亲自做,分别人一些荣耀和功劳,只要是对社会有利的,对他没有一点害处。

    通过自私的手段,让尽量多的人“感激”自己,还不如只言利而不言义的商人。

    严肃病情稍微好了一些,就赶忙在大车店请了假,跟马老板道了别,就坐上骡车上路了。

    马老板担心他的病情,担心他在路上没有人照顾,一旦病情严重,后果不堪设想,就极力地挽留他。但是,为了根治这时时刻刻就有无数人丧命的病,时间不等人,就顾不上马老板的力劝,还是上路了。

    由于疟疾的肆虐,这一阵连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