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脂砚斋说作者如苏东坡《石钟》《赤壁》用幻处?(3/6)

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是《红楼梦》作者的贬义褒用,实际上是夸《红楼梦》里的有些女子,要把“班姑之德,蔡女之能”合起来才能与之相比。

    《红楼梦》文本里有这样一段,【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这一句里有四位名人,我们按顺出场序作简单的介绍。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河南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他跟当时的名流雅士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左思等关系密切。名气很大的苏州拙政园,就借用潘安《闲居赋》里的一句话“拙者之为政也。”来命名。

    不光文才好,潘安还长的太帅,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生。杨氏死后,没有再娶,潘安为杨氏写的悼亡词情谊真挚,缠绵无尽,成为千古佳话。

    子建指的是曹植,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字子建,安徽人。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是“建安七子”之外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诗文以笔力雄健和辞藻华美著称,被历代文人推崇。

    曹植早年娶妻崔氏,才子佳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十分令人羡慕,但是好景不长。据《魏晋世语》记载,崔氏的衣装过于华美,曹操看到后,认为她违反了穿着华丽的禁令,崔氏就被赐死了,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政府提倡勤俭节约是一方面原因,或许还有崔家人反对曹操的政治原因,我们不再展开讨论。

    西子就是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大美女,浙江人,年少时浣纱于若耶溪。若耶溪是一条小河,她常在河边洗衣服,传说河里的鱼看见西施太美了,鱼的相貌跟她没法比,害羞而沉到水底,就是人们后来常说的“沉鱼之美”。

    越王勾践在对吴国的战争中失败,就用了美人计,对西施精心培训,三年后,派范蠡把一群女间谍送给吴王夫差。夫差尤其宠爱西施,沉溺酒色,荒于国政,最终被勾践所灭,西施沉江而死,因为西施对国家的贡献,后人尊称她为“西子”。还有另一个唯美的传说,西施后来被范蠡救出,两人相濡以沫,归隐山林。

    文君是指汉代才女卓文君,公认的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四川人,她老爹的当地的首富。跟刚才咱们说过的蔡文姬一样,卓文君也是十六岁嫁人,丈夫也死的早,她就返回娘家住。当时生活落魄的大才子司马相如用了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获得了到卓文君家喝酒的邀请。这个故事我在历史节目《以史为鉴汉武帝》系列里也讲过,宴会一结束,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跟着司马相如私奔了。

    司马相如这一次可以说是财色双收,后来,司马相如因为文章写的好逐渐进入汉武帝的视野,被选到朝廷做官,连辛弃疾都感叹“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司马相如离开老家,来到长安,很快有了纳妾的想法,卓文君就从老家寄信给他,写了一首《白头吟》,“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司马相如读了信,打消的纳妾的想法,决定跟卓文君厮守一生,演绎出一段爱情佳话。

    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意思是说在《红楼梦》之前很多写才子佳人的小说,总是惯用这几位名人的故事,进行再加工,好比是剩饭再热一热,热了之后不好吃,怎么办?那就加点佐料。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

    《红楼梦》的作者对前代某些小说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作者说,【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

    作者用了一个词,“鬟婢”,就是丫鬟和奴婢,“者也之乎”都是文言文中的语气助词,“非文即理”就是在谈论过程中旁征博引,多用典故,而且都有明确的出处。作者的意思是说前代某些小说,为了描写主人公是书香门第出身,就把手下的丫鬟、奴仆也写成开口闭口之乎者也、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有内涵有思想的文化人。

    这种写法千篇一律,手下的奴婢都这样儿了,烘托的公子、小姐那更不用说啊!看似高明,其实愚蠢之极。因为这种写法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纯属瞎编乱造。我们说说“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情况,大家就明白《红楼梦》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了。

    早期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界恶劣的生存环境,开始群居生活,共同面对自然灾害和比本身强大的其它猛兽。群居生活需要相互协作、沟通交流,就产生了口语。很长一段时期内人类只有口语传递信息,口语传递信息受距离和人类记忆力的影响太大。

    有的事想对你说,可是我离你太远了你听不见,等我大头小汗的跑到你身边跟你说了,你记不住,有的事儿你本来记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