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负责微服出宫的事,天天往外跑。
行幸局的官员帮宋徽宗撒谎,如当天不上朝,就说皇帝有“排档”,不是现在路边的“大排档”,当时宫中宴会也叫“排挡”,如果第二天还不上朝,行幸局的官员就传圣旨,说皇帝长疮了,皇帝感冒了,反正各种身体不舒服。
后来,金兵大军压境,赵佶干脆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破开封城,徽宗、钦宗皇帝爷俩一起被抓到草原上去了。
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三位皇帝,并非凶残暴虐之人,都因儿女私情误国误民,而被作者列入了正邪两赋的名单。
11、刘庭芝
刘希夷,字庭芝,生活在唐太宗晚年,是大帅哥,善谈笑,懂音乐,爱喝酒,落魄而不拘小节,一幅风流名士的作派。他生活洒脱,常常骑驴漫游,玩高兴了,就会便随性赋诗,落笔婉约凄美。最为后人传诵的,是那首《代悲白头翁》。
我把全诗读一遍: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故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如果没感觉的话,等咱们读到林黛玉的《葬花吟》你就有感觉了。咱们的视频封面就是黛玉葬花,我先简单先说一点吧!
刘庭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林黛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刘庭芝“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林黛玉“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刘庭芝“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林黛玉“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刘庭芝“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林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刘庭芝“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林黛玉“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葬花吟》改写套用《代悲白头翁》的痕迹比较明显。有一种说法,认为刘庭芝二十五岁考中进士不久就死了,跟《代悲白头翁》这首诗有关。“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千古名句,相传刘庭芝的舅舅,大诗人宋之问想当原创作者,刘庭芝不同意,宋之问生气就把外甥害死了。
诗是用来唱的,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曲调唱法失传了,留下来的歌词就是诗。唐代非著名诗人贾曾写了一首《有所思》,几乎完全抄袭《代悲白头翁》的前半段,也不知道贾曾想拿着歌词骗青楼里的哪位姑娘。不光是贾曾,刘庭芝死后,《代悲白头翁》开始大受欢迎,很多文人模拟甚至继续剽窃这首诗。
秉正邪两赋所生的“花间派”鼻祖温庭筠
【文本: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chuò、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这个“易地则同之人”,就是指正气、邪气相互搏击的情况下,所生的一类人,这类人身上既有正气,又有邪气,虽然他们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机遇不同,但这些人的秉性是相同的,就是秉正邪两赋。
贾雨村又举了一大堆秉正邪两赋所生之人的例子,我们根据出场顺序逐个介绍。
12、温飞卿
刚介绍完颜值高的刘庭芝,就来个长的丑的,男人嘛,只要有才华就行,他就是跟李商隐齐名,合称“温李”,被尊为“花间派”鼻祖的温飞卿。
温庭筠,字飞卿,他的大名在《红楼梦》文本里,除了贾雨村还被两位重要人物提起过,一位是贾政,贾宝玉的父亲,一位的薛宝钗,贾宝玉后来的伴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