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秉正邪两赋所生的石曼卿、“婉约派”宗师柳永(6/11)

,精准进行市场定位。这一时期,唐伯虎的春宫图迅速占领色情市场,表现抢眼,如果上市的话最少一周涨停。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薛蟠说:“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看也白看,不几个识字!)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宝玉说:“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

    薛蟠大字不识几个,但很欣赏唐伯虎的春宫图,薛蟠这样的就应该被纳入大客户管理。都说唐寅人物画具有高超的写实功力,形象准确、神韵逼真,尤其是画女人。要知道人家唐伯虎客户多、市场大,画的多!裸体画,添上衣服就是仕女图,什么线条流畅、身形婀娜,真是熟能生巧练出来的。

    唐伯虎笔下穿着衣服的女人大多是孤零零的,比较出名的上海博物馆《秋风纨扇图》,太湖石边,有一女子,手持一扇,容貌姣好,但有凄婉之情。当年,班婕妤是汉成帝最宠幸的美女,宫里来了赵飞燕,班婕妤遭到冷落,犹如秋天不再使用的扇子被皇帝遗忘在角落里。

    唐寅知道自己的客户大多是看小黄图看惯了的,高雅一点,薛蟠那样的就看不懂了,他在画的左上角题了一首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后来还被纳兰性德化用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唐伯虎,借秋风和扇子的关系,来感叹世态炎凉。而秋风过后被搁置不用的扇子也正是自己的命运,一个被科举体制抛弃的人,一个画小黄图为生的人,本来就被主流文人所唾弃。而自己的那帮客户,除了呆霸王薛蟠那样的大傻子什么都敢说,大多数还是悄悄的购买,毕竟上不了台面,喜欢唐伯虎春宫图这点爱好,一旦公开承认就沦为下流去了。郭德纲老师说他有时候也用批判的眼光看床上功夫片,逗大家一乐而已。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四美图》也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身穿道袍、妆容精致的四位美女,四个人在一起乍一看不孤单了,但是唐寅没用任何草木、山石、楼台、家具做点缀,还在画的右上角题了一首诗:“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薇。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

    说的是前蜀后主王衍妃嫔众多,每天到哪过夜靠翻牌子决定,而且他认为女人梳妆打扮的再美也还是俗人,要穿上华丽的道袍,这样看起来犹如修道的天仙,妩媚动人,用现在的话说,王衍就是个“制服控”,国家被灭的时候,他还在抱着美女道士喝酒。

    《四美图》里的四个女人,沐浴梳妆,头戴莲花冠,身穿仙道衣,等待君王翻到自己的牌子,君王已经跟别的美人在紫薇宫里玩乐呢,她们还不知道,每天傍晚,照样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争芳斗艳。

    唐伯虎认为自己这把秋风过后孤独的扇子还是有机会的,因为夏天还会再来,他也在等待,可夏天来的太慢,“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他为自己这种傻傻的等待感到可悲又可笑。他在苏州郊外建桃花庵,一边等待,一边自我安慰,那首《桃花庵歌》是唐伯虎淡泊名利有渴望成功的独白: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皇帝换了两三个,正经的机会没有,唐伯虎等来了人生的第三场突变。他被皇帝的叔叔宁王看中,聘请为幕僚,这次有贵人相助,一定要抓住翻身的机会。四十四岁的唐伯虎一下子年轻了很多,跟邻居朋友嘚瑟了一番,家里用不着的东西送人,风风光光的到南昌宁王府报道去了。宁王这次招聘的人可真不少,唐伯虎跟几位买过他小黄画的客户一打听,原来宁王要起兵造反。

    唐伯虎不傻,必死无疑的事他不干,找宁王请病假,宁王说他没病,不准他离开南昌半步。唐伯虎也明白,自己知道的事太多,宁王不杀他都是万幸了,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怎么会放他出去乱说呢?他就疯了,胡言乱语,自己打自己,吃屎喝尿,在王府里裸奔,光着身子到大街上追赶妇女,宁王一看唐伯虎真有病,才放他离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