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105章:开国三年,就已经准备划水摸鱼的老朱...(3/4)

鄂国公,肃宁侯。”

    这几个老戏骨,一走进来,便是率先看向朱元璋和朱标,随即,又是转头看向徐达和常遇春,还有萧寒,作揖道。

    “免礼了。”

    朱标看了一眼专心看书的朱元璋,那气的脑子都有点胀,随即,便是看向三位尚书,以及中书省左右丞,轻声道。

    “见过几位大人。”

    徐达和常遇春懒得多嘴,萧寒却是笑眯眯的看向这几位实权派,轻声道。

    这几位也是点了点头,相互见过礼以后,张明善便是率先一步踏出,看向朱元璋,还有太子朱标,作揖道:“不知陛下与太子殿下召老臣前来,所谓何事?”

    “你们是不是差了一句圣躬安?”

    憋了很久的朱元璋,抬起眼眸,看向问话的张明善,轻声问了一句道。

    这冷不丁的一句话,全场瞬间尬然。

    “陛下,圣躬安。”

    三大尚书与中书省左右丞,连忙恭声道。

    那还回答个屁,直接问安。

    要不然,今天吃不了,恐怕就得兜着走。

    “朕安。”

    朱元璋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看向张明善,摆了摆手道:“所有事,咱都交给了太子殿下,所以,有什么事,你们都找太子商议,不用问咱。”

    “遵旨。”

    群臣齐齐道。

    “接下来,好像没咱的事,那天德,伯仁,你俩跟咱去坤宁宫,咱们老兄弟,好好聊聊天。”

    朱元璋打了个哈欠,便是懒洋洋地看向徐达和常遇春问道:“如何?”

    “求之不得。”

    徐达和常遇春齐声道。

    这个场合,有点正经,不适合他们兄弟,还是赶紧就坡下驴,顺便去老朱那里蹭个饭。

    “走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便是直接走下龙椅,看都没看朱标和萧寒一眼,就和徐达两兄弟出了太和殿。

    “臣等恭送陛下。”

    人虽然走了,但礼仪不能忘,又是萧寒牵头,看向朱元璋的背影,微微躬身。

    “都随意一点,坐吧。”

    朱元璋跑了以后,朱标便直接走上龙椅,一屁股坐了下去,随即,看向胡惟庸等大臣,摆了摆手。

    “谢殿下。”

    又是一整套的繁文缛节,随即,胡惟庸等大臣便是各自坐在了两旁,而这座位归属,其中也是暗藏玄机,可不能乱坐。

    就比如,萧寒的座位靠近朱标,毕竟,那是一等一的近臣,还有爵位在身。

    至于胡惟庸和汪广洋,按照自己左右丞的身份,分别坐在了各自的对面。

    接下来便是三位尚书,也都是朝中的二品大员,也是分别落座于两旁,但也是靠下,不敢再往前半分。

    谁让最前面的座椅,凡是坐过的大臣,最次也得是侯爵,不然,你还真没资格坐下去。

    “胡左丞,这一次朝堂清洗,大多都是浙东与江南人氏,而且,这其中的江南人氏涉及中书省要职较多,会不会影响到朝廷的日常运作?”

    朱标看了一眼坐在椅子上看书的萧寒,便是转头看向了胡惟庸,轻声问道。

    “回禀太子殿下。”

    “肯定会有一些问题,但也幸亏中书省的官员,平日处理事故较多,也算是比较波杂,所以,倒也还能处理的过来,但也就这几日的功夫,估计再过个几日,中书省就彻底忙不过来了。”

    胡惟庸微微沉思了一下,便是看向朱标叹气道:“毕竟,中书省的事务,乃朝廷最为繁重,这官员的缺失,今日一早,就能看得出来,各级官员都在忙忙碌碌,就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这胡惟庸可没有一点作假,中书省今日早上的情况,当真是一团乱麻,但也幸亏李善长处理内务的能力,绝对是一把手,几经波折,短时间之内,中书省才不会崩溃。

    可这也撑不了多久的时间,毕竟,官员也得吃饭休息,要不然,再过上一段时间,中书省的官员,估计全部都得告病在家了。

    “那就御史台所有的御史,全部调去中书省,协助你们处理中书省的日常政务。”

    朱标微微思索了一下,便是看向胡惟庸开口道:“毕竟,哪里都能缓一下,唯独中书省不能缓,这事关朝廷政务,不能马虎。”

    朱标做事,向来果断,直接大手一挥,将御史台所有的御史,全部调往了中书省,以图稳定局势。

    而这一幕,更是让萧寒暗自点了点头,不愧是自己培养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