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第105章:开国三年,就已经准备划水摸鱼的老朱...(4/4)

的太子朱标,就是有魄力,先将御史台所有的御史,调去中书省。

    毕竟,御史台的职责,就是针对于百官,但是现在朝廷,连官员都不够,还留这个御史台,干鸡毛?

    “启禀太子殿下。”

    “所有的御史调取中书省?”

    “那御史台怎么办?”

    但有人满意,就有人瞪大眼睛,就好比现在的户部尚书吕昶,顿时起身,看向朱标拱手道。

    浙东党派的扛把子刘伯温,执掌御史台,那那群浙东先生,基本也都在御史台,所以,经历过昨日的朝堂大清洗,御史台的御史,还能剩下几位?

    那这不就相当于直接裁撤了御史台?

    “御史台暂且搁置。”

    “等撑过这段时间再说。”

    朱标想都没想,便是开口道。

    “殿下,现在的朝廷官员紧缺,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御史台确实不能动。”

    吕昶直接摇了摇头,看向朱标急忙道:“因为各大行省的官员,都需要御史台的监察,所以,一旦将御史台搁置,必然会使朝廷失去对于各行省官员的监察,届时,这些官员心中便等同于没了枷锁,一旦遏制不住自己,遭罪的唯有百姓。”

    果然,上手的朱标顿时一愣,随即,便是紧皱眉头,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锦衣卫,可锦衣卫还在设想之中,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实现,所以,根本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太子殿下,吕尚书说的对,御史台不能搁置,只能借调。”

    萧寒见状,便是只能站出来,看向朱标与吕昶,出声道:“所以,外放的御史,不必召回,毕竟,对于各大行省官员之间的监察,还是得继续,而留在京师的御史,先行借调中书省,协助中书省处理日常政务,而且,朝廷对于官员缺失,已经想到了办法,所以,最多半月之余,便可以解决问题。”

    虽然,留在京师的御史,并不多,但却能勉强应对中书省的政务。

    “胡左丞,您觉得呢?”

    吕昶又是转头看向胡惟庸,轻声询问道。

    “臣,无异议。”

    胡惟庸的眼中,闪过一抹精光,随即,便是看向朱标,微微躬身道。

    御史台的官员借调中书省,这可是个好主意,胡惟庸怎么可能不愿意。

    别忘了,未来的中书省,就是胡惟庸做主,而御史台与中书省之间,本就是相互制衡,那胡惟庸根本就没有办法插手御史台。

    但现在不同了,御史台大猫小猫两三只,至于昨日新晋的御史中丞陈宁,在胡惟庸的眼中,根本算不得一盘菜。

    所以,要是拉拢陈宁不成,胡惟庸不介意弄死陈宁,随即,胡惟庸又是想起了一个人,记得以前有个想叩在他门下的官员,好像就在御史台吧?

    好像叫什么涂节吧?

    求推荐票,求月票,跪谢兄弟们!仍然在努力爆更!

    (本章完)

    【姻缘阅读:m.c6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