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第213章 《抬棺西征》卷终(八千字章)(3/6)

接到的,很正式。

    锦衣卫的员额,分为世袭或非世袭。

    皇帝喜欢给武将授世袭锦衣卫员额。

    譬如有人是祖上传下来的世袭锦衣卫千户。但实际上他不一定能补锦衣卫实缺。名义上领饷,实际不管事。

    常风的员额最初是他爹花银子买的,非世袭。因为世袭锦衣卫员额需皇帝钦赐,没有运作空间,根本买不到。

    如今得了世袭恩赏。儿子常破奴长大后可以领指挥同知的俸禄、他孙子也可以领,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这是个金饭碗,一直可以吃到大明朝分行李散伙儿。

    至于张永受赐“壮勇”.太监赐号,是郑和一类功勋卓著的太监才能享有的恩荣。

    徐光祚因本就是公爵世子,地位高贵。封赏低了不符合他的身份。故赐正二品武官衔。

    不过跟“世袭”一样,赐衔也不一定领实职。

    单论官品,徐胖子现在比锦衣卫指挥使牟斌还要大两级。

    三人进了京,在钱能的引领下,来到乾清宫找弘治帝复命。

    弘治帝见到三人,夸赞道:“你们这一回辅佐襄敏公有大功。”

    “张永,王越生前给朕的奏折上,说你颇有领兵才能。是不可多得的悍将。”

    “徐光祚,你虽身份高贵,却能身先士卒。负伤六处仍能奋勇杀敌,立下斩将之功。中山王在天有灵,会为你感到骄傲。”

    “常风,还得是你!督粮、军情两事,办得妥妥贴贴。还在战前为襄敏公弄到了鞑靼的兵力部署、用兵方略。”

    “你要学襄敏公。做个能文能武的能臣。今年春闱还有半月就开始,你回京正是时候。”

    “朕批你半月假,你回家去准备应试吧。”

    弘治帝对王越颇为尊崇。口称“襄敏公”。他现在不怕文官们在他厚待王越这件事上多嘴多舌。

    一俊遮百丑,王越平定西北,病故军中。没有人会再去说他的坏话。

    常风回了家。近一年的西北之行,让他皮肤被晒得黝黑。

    刘笑嫣、常恬、常破奴、刘秉义、九夫人等人见到常风,一家团聚,欢欢喜喜,自不必说。

    饭厅之内,一家人吃着饺子,庆贺团圆。

    小虎也破例被放进了饭厅。在常风的身边摇着尾巴,拿脑袋蹭他的腿。

    刘秉义道:“贤婿啊,你立下大功,平安归来。真是可喜可贺。”

    “皇上赐了你世袭指挥同知。看着吧,明天来贺喜的人,恐怕又要踏破门槛了。”

    常风说了句实在话:“这次立功,不是小婿的能力多强。只是运气好罢了。”

    常恬道:“昨日进宫,皇后娘娘还跟我说呢。皇上这几日对你赞不绝口。说你是大明最锋利的匕首。无论在京城还是边塞都能斩杀魑魅魍魉。”

    匕首,见不得人的暗刃尔。

    常风苦笑一声。这个评价,他搞不清是贬低还是褒奖。

    从军近一年,军旅清苦。回了家,自然要饱餐肉味儿。奈何妻妾不同房是古训。

    当夜上半宿,常风在正妻刘笑嫣房中。

    下半宿,常风在九夫人房中。

    这一夜,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阎王见之胆寒,玉帝见之老脸一红。

    果如刘秉义所言。翌日上晌,来常府贺喜的官员络绎不绝。

    常风让刘秉义挡在府门外,对不相干的人,只说他旅途劳顿病了,不便见客。

    唯有锦衣卫的袍泽,和常风的几个文友可入府。

    钱宁、石文义、王妙心来到了客厅之中。

    一番嘘寒问暖后,常风问:“我走了小一年,京中情势如何?卫中情势如何?”

    钱宁答:“文官越来越蹬鼻子上脸了!皇上想修座庙宇,还不是从国库拿银子,是用内帑。”

    “一个小小七品御史,竟敢在早朝时对皇上横加阻拦。”

    “内阁那老三位,也越来越托大。皇上的旨意,他们动不动就封还驳回。”

    文官势力自弘治朝坐大,的确是事实。

    石文义插话:“娘的。兵部的几个郎中、主事,上个月竟大模大样来了咱们卫里。清查锦衣卫员额。看有无倒卖员额之事。”

    “若不是牟指挥使拦着,我高低得办他几个,把他们塞进诏狱。”

    锦衣卫员额私下倒卖是积习陋规。想当初常风的员额就是他老爹散尽家财买来的。

    常风沉默不言。司礼监、厂卫是皇帝制衡文官最好的工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